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鄭國威專欄 / 政府該如何經營網站

2013 年 12 月 03 日
螢幕快照 2016-02-17 下午11.05.51
截圖自行政院網站

台灣政府單位從大至小幾乎都有專屬網站,而每年投在網站製作跟改版上的預算都不少,近期更趕上App風潮,App成為績效指標,每個單位都做,辦節慶活動也都要做;但網站或App做好了,交付的項目達到了,接下來呢?

我們常批評台灣政府不重視網路,但其實從另一個面向來看,台灣政府很重視網路,甚至太重視網路,以致於很擔心網路經營不當會出問題,替自己惹禍,因此不敢搞創新。發個包做網站還好,經過長期的訓練,如今長官都聽得懂蓋個網站是怎麼一回事。但經營網站這件事,就不是每個長官都聽得懂的了。或是有時候,最基層年輕公務員會假設上層長官比自己不懂網路、顢頇保守,所以就乾脆去迎合,所以就更不願意提創新想法。

或許你會問:哪有?政府也常常透過網路辦活動啊!像是徵文、徵影片、徵創意…很多政府長官或單位不也都開了臉書粉絲專頁,時常更新動態嗎?難道這些都不算「經營網站」?

算,但都算是落伍且表面的作法。而且政府往往受限於長官對網路的理解有限、以最低價得標方式發包、加上擔心網路言論惹來媒體或民意代表用放大鏡檢視,經營起來常常讓人感到手足無措;除了少數工具型政府網站,例如氣象局、國稅局等,絕大多數的人很少上政府網站,也不太曉得有什麼理由要去看政府網站;在網站經營上,又時常見到官員以個人身份代表政府單位,特別是選舉出來的官員,更是常犯自我宣傳重於一切的弊病,除了單方面發話以外,更欠缺了探索網路潛能的進步性。

若要改善這種種情形,我建議從以下3點開始著手:

一、重新審視績效標準

只要是數字績效,都可以被控制。例如在網站上看瀏覽頁數、造訪人次,在臉書專頁上看粉絲數、觸擊率、互動率…等數字來判斷績效,其實都太單薄。當然,若能正確判斷量化數字其實已經不錯,但若能增加質化指標,更能了解經營成效。例如,定期諮詢網路與社群經營專家、與進步國家同層級網站經營狀況比較、或是進行機關內部腦力激盪來集思廣益,都是簡單也有效的方法。

二、建立社群官層級

經過幾場選舉,台灣政界已經知道該把網路操盤人的地位提高,但選舉之外,還是依舊保守跟畏怯。只有選舉時看重網路,選舉完就忽略的作法也已被網路世代看破手腳。傳統的發言人角色其實彷如傀儡,兼著經營網路社群只顯得死氣沈沈。若能設立社群官層級,將網站管理、社群營運、危機處理、時事應對等項目統合從事,提升在議程中的順序,更能回應資訊時代的要求。

三、參與外部社群獲得反饋

進入社群網路時代的一大便利之處就是方便找人。只要鍵入搜尋字串,要找到關注特定議題、居住在特定地區、抱有特定立場的人非常簡單,這些人所組成的網路社群是負責相關事務的每一位公務員都該主動接觸並了解的。另外,透過實體活動來面對面獲得反饋是很有效的方式,但活動不一定要自己主辦,事實上,主動參加由社群主辦的活動是更有效的作法。

本文同步發表於數位時代雜誌 2013 年 12 月號「公民之聲」專欄

關於作者


鄭 國威

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歡迎造訪我的個人 Youtube 頻道:鄭龜煮碗麵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