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01/25 - 史上第一起機器人致死事件

1979 年 1 月 25 日,美國密西根州一間福特汽車的裝配線工人羅伯.威廉斯(Robert Williams),在儲藏設施拿取零件時,一台機器手臂也在同一個地方拿取物品,機器手臂意外地擊中了羅伯的頭部,導致他當場死亡。這起事件也是歷史上第一次人類被機器人殺死的意外,引起廣泛的討論。

法院認為廠方缺乏足夠的安全設施,例如可以警告人類,有機器手臂正在此處工作的警報器,導致這場意外發生,羅伯的家屬因為這起意外獲得了 1,000 萬美元的慰問金。巧合的是, 1921 年 1 月 25 日,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Karel Čapek)發表舞台劇 Rossum’s Universal Robots,也是首次有人用 robot 這個單字來描述機器人。

58 年後,發生了這場悲劇,又過了 37 年後,今天我們對機器人有了更多不一樣的認知,有期待,也有恐懼。早在 1942 年,科幻小說家以薩.艾西莫夫(Isaac Asimov)便提出著名的「機器人三定律」,如果你沒聽過,請參考威爾.史密斯的電影《機械公敵》。嚴格來說,雖然羅伯死於機器手臂,但機器手臂並無意(它根本無法決定自己要做什麼)殺人,因此這起事件只能算是一場工廠安全事件,並不違反機器人三定律。

2016 年的我們,比起 197 9年更加在意機器人的安全規範,因為機器人即將(正在?)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而不僅僅是工廠與生產線上。在未來的 10—20 年間,會有更多的機器人加入家庭清潔、老年照護、醫療體系與大賣場裡,人類跟機器人的互動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們當然不希望機器人出現在我們附近時,會有警報響起,更不希望有人因此而受傷,有趣的是,機器人製造商首先考量的是人類對機器人造成的傷害。(請參考:機器人 Pepper 被性騷 想買得簽「禁愛條款」

註:封面圖片為汽車廠裝配線機器手臂示意,與本文內的機器手臂無關

photo via Mixabest@Wikipedia, CC license.

關於作者


Kobe Chen

金屬搖滾樂中毒,科技狂熱份子,愛貓人士,愛妻男人,這些都是我。相信台灣不只是鬼島,相信每個人都希望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好。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