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超狂。購物、借錢、轉帳都在一掌中,銀行業褲子快被沖走了
即使金融危機終於遠去,蓬勃發展的數位金融服務與科技創新,讓大眾與銀行體系漸行漸遠。從當年 20 到 30 歲美國人的銀行業務使用習慣,似乎可以預見銀行業的未來。
許多人出門不帶現金或支票,手機的行動支付即可用餐購物;拿到薪水不用再尋尋覓覓 ATM 提款機,直接以 Venmo 電子錢包轉房租、雜費和水電費給室友和房東;需要小型貸款或融資?線上貸款服務比銀行申辦速度更快;買東西想要分期付款?購物貸款平台 Affirm 可以取代信用卡。
銀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各大科技公司開發自家行動付款 App ,搶攻消費者銀行業務,FinTech 新創團隊也獲得越來越多個關注,根據 CB Insights,2015 年全球投資在零售銀行業務新創團隊的資金達68億美元,比 2014 年多 3 倍。
其實主流銀行業沒有坐以待斃,例如花旗銀行已經設立網路借貸俱樂部,並增設花旗 FinTech 部門,台灣也有部分銀行拚轉型、加入行動支付的開發行列。這波衝擊對銀行來說,是威脅也是機會。
回過頭來,看似急速成長的 Fintech ,其實只占龐大零售銀行業務的一小部分,不能染指由政府投保的大眾儲蓄業務,也缺乏金管法律的支援與相關監管單位的監督。不過去年 11 月 Apple、Google、Amazon 和 PayPal 等公司已聯合成立遊說團體:金融創新( Financial Innovation ),鼓吹政府制定對創新金融服務更友善的政策。
全美人口的銀行使用習慣也在改變。根據 Javelin 策略與調查機構統計,2010 年有 40% 的美國人每週上一次實體銀行辦事,僅有 9% 的美國人每週用手機進行交易。到了 2014年,只剩下 28%的人每週上銀行,而每週使用行動金融業務的人則增加到 27 %。
行動載具的普及更讓所有年齡層都能以手機遠端處理個人財務,網路投資顧問服務 SigFig 平均使用年齡是 47 歲,行動版 SigFig 的使用者佔了一半。 「不論幾歲的人,都越來越習慣每天和手機綁在一起。」
不過即使年輕世代安心地透過智慧型載具進行轉帳、付錢、借貸等金融業務,他們身邊的長輩卻不一定對新金融科技領情。
25 歲的 Madeleine Fleming 是電子錢包 Venmo 的愛好者,但她 50 多歲的母親就沒那麼瘋手機,Fleming 常常用 Venmo 轉送小筆的禮物金給至親好友,並附上鼓勵訊息。她認為這是下一個世代的體貼方式。
參考資料: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