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都 2016 年了,還要多少次選舉台灣人才可以用手機投票?

2016 年 01 月 12 日

從去年九合一選舉(柯P 旋風),到今年總統立委大選(結果還是柯P 旋風…),「網路」逐漸成為選舉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候選人藉由社群媒體發表政見和選民交流;選民則可以隨時發表「鍵盤」評論,透過社群平台直接和政治人物互動。

但網路在選舉中能做的事情當然不只如此。說到底,為何我們不能直接用網路投票呢?如果投完開票那一秒,結果就出來了,不是很棒嗎?也就不用看電視台的主播跟名嘴像是報賽馬一樣硬掰了。台灣如果能往這方向跨出這一大步,不只是民主的進步,更是科技的進步。到底現在還不能網路投票的問題出在哪?是網路資料安全性?加密技術?還是法規?讓我們問問專家,好好討論討論。

開放原始碼加上第三方團體監督

CTO.TW 創始人、資深資訊安全專家戴志洋(Kaede Tai)認為網路投票、重複投票牽涉到電子簽章、加密與防偽,這些與公開金鑰加密的技術等確實有技術上的複雜度,但是仍可以做到。網路投術可從三方面來看:

  • 傳統主從式架構(風險太高)

傳統主從式架構(Client–server model)最常見的應用即是大家使用網際網路的網頁,網頁呈現的內容會由後端的伺服器所提供。

若是在傳統的主從式網路架構下網路投票的話,便可輕易地直接從主機端竄改資料,甚至將資料清空,風險過高。

  • 類比特幣(Bitcoin)數字加密演算法(可行,但昂貴)

比特幣是以數字加密演算法,不依賴中央銀行、政府的支援或者信用擔保,而是依靠對等網路中種子檔案達成的網路協定。

以去中心化、非主從式的架構的運作方式,便不必擔心有資料竄改等問題,是實行網路投票最理想的運作方式,但相對來說運算成本非常高昂。

  • 開放原始碼(推薦!)

去除掉上述兩種方式,退而求其次的運作方式,將主機架設在公正第三方,並開放原始碼,讓大家來共同修改,並由公開公正的第三方來確保系統安全。

舉例來說,讓一個公民團體到 Amazon Web Service 把服務建立起來,然後開放讓多個公民團體驗證(但不能修改),確認過後將權限交由另一個可信的單位,鎖死之後才開始進行投票。

以開放原始碼的方式,讓各方各界共同來撰寫程式,並由公正公平公開的第三方監督和管理系統,透過這樣的模式來讓公民參與,同時又能確保投票系統的安全性,或許是目前要實行網路投票最好的網路運作方式。

在網路投票之前,應先從修改法規開始

然而,儘管我們能夠解決網路投票加密、安全性問題,《菜市場政治學》作者、杜克大學政治博士生王宏恩認為,應先將電子投票的進行方式分級,大致上可分成三種模式:

第一種:至特殊地點(如投票所等),並且使用該地點提供的電子器材投票。

第二種:到特殊地點,連線到自己手機投票。

第三種:於任何地方用自己手機,加上自然人憑證投票。

王宏恩表示,上述三種方式當中,第一種是三者中最為可行、輕鬆的,只需去除掉投票給誰與投票者之間的連結即可。而在去年台灣大學學生會便曾採用此方式來執行電子投票。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台大學生會也和 Kaede 所建議的方式一樣,開放投票系統原始碼,讓熟悉程式語言的同學一同檢視、提出修正。

第二種方式的最大疑慮在於,難以防止投票者截圖手機投票畫面、造成買票操作空間;第三種模式更多了「槍口威脅」的問題:由於無法以特定投票地點來保障投票人安全,投票人可能在遭受暴力威脅的情況下被迫登入投票。

因此,王宏恩認為目前台灣在電子投票加密或是軟硬體設計已經有諸多研究,也投入過很多預算及科技部計畫。但是,台灣遲遲未推行電子投票的最大原因來自於,若是推行第三種投票方式,則必須要先修改法規,使投票者可以不受投票地點限制的問題,他說,

「若要實行可用自身手機,且在任何地方進行的電子投票,必須建立在不在籍投票法規完備的前提下才能得以施展拳腳。然而,『不在籍投票』滯礙難行之處,在於不確定選民透過手機、電腦投票的時候,不受任何威脅或是干擾。舉例來說,當選民按下投票鍵時,可能不是自己按的,甚至是被樁腳拿刀押著脖子按的」

諸種問題,導致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投票行為,反而成為推行網路投票最大的障礙。

不過對於不在籍投票可能招受威脅或是干擾問題,Kaede 則指出,台北市市長柯文哲去年為了推行政策網上公投服務 i-voting,曾討論過類似問題,若架構上設計兩組密碼,一組為投票密碼,另一組為威脅密碼,而無論輸入哪組密碼皆可完成投票,假如選民在投票時受到威脅,輸入威脅密碼的票便會在最後歸為無效票,藉由這樣的對應機制可避免網路投票所帶來人身保障的問題。

不論如何,看來台灣若要實行全面開放性的網路投票,必須先從修法開始推行不在籍投票,並將手機投票法規與電子及通訊投票綁在一起。另一方面,王宏恩建議網路投票可以從地方性公投開始嘗試,因現行台灣投票制度,不論是總統、市長、議員的選舉結果對政局來說牽一髮動全身。

儘管公投所涉及到的議題可能很廣,但就測試網路投票技術來說,公投所觸及到的功能較單純,全部選區的選票單一,是對同一個議題表決,而非每一區都有不同的候選人。因此,修改法規、藉由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一步步推動,或許有一天台灣會開始使用網路投票,讓選舉也能成為行動生活的一部分。

受訪者介紹:

  • 戴志洋:CTO.TW 創始人、PTT 站長、創業家、駭客、系統設計師。十一歲自學程式設計,十四歲開始破解軟體,十九歲創立陽光沙灘 BBS 並發明水球。深耕網路資訊與行動商務領域二十餘年,參與 KKBOX、Richi、TechOrange 等新創團隊的草創過程,也曾貢獻於 HP、中華電信、Yahoo 等企業。
  • 王宏恩 :杜克大學政治博士生,為菜市場政治學風傳媒專欄作者,專長為跨國政治比較及民意調查,同時專注於公共領域的理性討論。

 

photo via Kārlis Dambrāns@flickr, CC License

關於作者


Lafu

畢業於歷史學系。在韓國晃蕩一年回來後,想念那不會過敏的鼻子,以及到處都是泡菜的國度。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