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新創能從 Netflix 的策略中學到什麼

2016 年 01 月 07 日

文/鄭國威、李德庭

Netflix 正式在台啟動,強占了所有科技媒體報導版面,臉書上也多得是期待已久的嘗鮮用戶刷體驗,高調表示要脫離台灣每況愈下的有線電視魔掌。相較而言,同樣是最近推出的 Friday 影音或是 LiTV,一樣首月免費、單月價格更低,內容也不少,但狂打廣告也搶不到意見領袖的支持,不得不讓人想起昨日 Mr.Jamie 提出的網路殖民說。(針對這個說法,我們會寫另一篇來討論),我們能否從 Netflix 的做法中歸納出什麼策略呢?

2013 年 Netflix 一口氣推出第一季全部 13 集的美劇《紙牌屋》後,創造了另一種不像電影、也不是電視劇的新敘事模式。之後也延續這種做法,例如去年六月於首播當天釋出影集《女子監獄》(Orange Is the New Black) 第三季的全部集數,此舉有力地宣示了 Netflix 的宗旨:讓觀眾開心。這次在 CES 上宣布 Netflix 在 130 國開通,也是這種策略的應用。

企業可以從 Netflix 的策略中得到一些啟發:在原本承諾的期限之前發布/釋出新產品,不論是新網站發布或產品更新,都能從中獲取媒體注意、使用者回饋,以及最重要的:讓消費者高興。大多台灣人的反應都對於 Netflix 突然開始服務感到驚喜,就連業內人士也訝異推出的時間提早了。

身為一個網路串流影音服務商,Netlix 很難直接接觸廣大市場中的可能觀眾,藉由提早釋出新一季的完整影集,Netflix 可以喚起消費者的品牌忠誠、讓用戶感到被優待,並建立品牌商譽。但這次 Netflix 卻沒有在台灣推出台柱作品《紙牌屋》,甚至是過去的幾季,這倒讓許多用戶覺得納悶。

新創公司同樣需要管道接觸目標客群,而若消費者能夠提早接觸產品、得知企業運作的「幕後花絮」等,通常能讓消費者覺得自己很特別而有好的體驗。那麼在把握時機,成為最早採取行動的品牌之後呢?新創公司該怎麼趁勢追擊?紐約公關公司 ASTRSK 創辦人 Elliot Tomaeno 對此提出四點策略建議讓你參考,以下為摘譯:

  • 設定正確的目標客群

消費者可能會視這些提早釋出的產品與服務為「半成品」,企業應該找到最有意願與自己溝通的目標客群,得到回饋;並且在發現沒辦法建立供需兩端的討論對話時,迅速改變策略。

  • 獲取回饋

向第一批消費者傳達「你是我們的 VIP,所以得到在正式發行前,先使用這項產品的權力」的訊息,同時建立下一波的登記、申請使用名單,能幫助企業從這些早期消費者的使用經驗裡獲取珍貴的資訊。而就算這樣的「提早測試」只是要測試下載時間等小細節,詢問參與者各階段的體驗,也會讓他們感覺自己很有價值。

  • 不要反駁建議

一旦覺得自己是某一新產品或企業的其中一員,人們就會對它更包容、並且努力提供意見使其進步不要反駁、攻擊前期使用者的意見,就算知道建議不可行,也只要簡單的表達感謝就好。

  • 和媒體連結

吸引媒體不一定是提早釋出產品策略中的主要目標,但讓媒體保持對新產品的興趣是個不錯的想法。當然,不是所有狀況都適合通知媒體,具有獨創性的新產品一釋出,有時會讓競爭對手能提早防備。另外,釋出發展計畫不明確的產品也需考慮背後的高風險。

總地來說,Netflix 的策略告訴新創公司一件事:推行新產品與服務時不是只能遵照傳統的發布架構,如果以適合的方式「提早釋出」,很可能會帶來更驚人的迴響效果。

 

參考資料:

關於作者


der

PanX 編輯,商學院畢業的小流氓,除了文字,最喜歡狗和吉他。非常羨慕神樂,想養一隻定春。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