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近場無線供電是什麼?|PanX 每週單字

想要擺脫放在室內有點礙眼,放在室外又怕老鼠咬的家電電線嗎?手機需要充電時,卻發現傳輸線和接頭忘了帶而懊惱不已嗎?也許無線供電(Wireless power)技術可以幫上忙。

無線供電指的是不需經過物理媒介,就能從供電裝置傳送電能到接收裝置的技術,它包含了幾種能量傳輸科技,可分為非輻射(近場),和輻射(遠場)。前者產生的低頻磁場不會影響四周的人或動物,但後者發射的電磁輻射(微波或光),生物暴露在其中可能會對健康有潛在的威脅。

無線供電和無線通訊使用了類似的電磁場和波段,不過無線通訊的重點在於傳輸訊息,所以只要能量足夠讓訊息方清楚接收到訊號即可。而無線供電則著重在於傳輸能量的強度,因此距離比較受限。

接下來,我們先來了解市面上已經蠻常見的無線電動牙刷、無線電視、智慧型手機充電板,以及醫療用的體內植入儀器,到底是如何充電的呢?

非輻射(近場)無線供電技術

  • 標準電感耦合(Inductive coupling)傳輸範圍:短。

1891 年,美國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演講上,首度展示傳遞無線電力的概念,他把兩片金屬連到「特斯拉線圈」振盪器,透過高頻率震盪電磁波,讓兩個蓋斯勒放電管(Geissler tube)發出螢光。

現在市面上可見的電動牙刷、手機充電板和感應火爐等都是運用這一種技術。當交流電經由插座或電源進入機體的發射線圈,會產生電磁磁場感應,接收裝置內的接收線圈接收到磁場,進而轉化回電流,為電器充電,但磁場的有效範圍僅數公厘。

標準電感耦合最大的問題就是作用範圍很短,只要稍微偏離,磁場就會快速消退。尼古拉.特斯拉在 1894 年就想過使用共振器增強幅度。2007 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馬林.索爾賈西克(Marin Soljacic)助教與研究團隊經過近四年的努力,終於成功用兩個直徑 50 公分的線圈產生共振,點亮了 2 公尺外的一盞 60W 燈泡,即使兩者之間擺放木頭、金屬或其他障礙物都不影響傳輸。

共振電感耦合的發射與接收線圈當電流通過時,會以相同的頻率產生共振,使能量在共振線圈之間傳輸,減少能量損失,共振讓電力傳輸距離拉長到數公尺,有效性提高95%。目前此技術應用範圍包含家中的手持電腦、電視充電,以及電動車充電站、RFID,和植入人體的醫療電子儀器等。

近場無線供電不但讓我們擺脫插座與電纜的束縛,還可以解決現在五花八門品牌、規格且彼此不相容的充電器問題,當電器無需設置充電線接口時可提升防水程度,也能縮小移動式電器的體積大小。

但如果希望把電力傳輸到更遠的距離,例如天空中的無人飛機呢?本周日的【PanX 每週單字 】,將繼續探討「遠場無線充電」運用了哪些技術。

 

參考資料:

photo via LG전자@flickr, CC License

關於作者


Valerie

PanX 編輯,興趣多多,書籍雜食者。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