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威專欄 / LINE 即使審查言論,又如何?
台灣人最愛用的 LINE 通訊軟體也跟中國的微信一樣會審核關鍵字嗎?這是5月底網路圈中的一個熱門話題,截至目前,從LINE台灣副總陶韻智臉書上發表的訊息跟發現這個關鍵字詞庫的皮樂的部落格,我們知道的是:LINE若將你視為中國大陸地區用戶(例如用中國手機門號註冊),才會啟動手機上的敏感字詞庫,然後當偵測到特定字詞,才會觸動並告知,這是為了符合中國的法規。目前還沒有證據顯示LINE會將紀錄提供給中國官方……或是目前還沒有證據中國有跟LINE要過紀錄。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所有的訊息只要透過網路都可以被審查跟監控,各國作法略有不同。有的廠商是自願跟政府合作以換取更多利益,有的則是被迫,有的是單純視之為商業遵守法律的行為。
其實網路服務的言論審查有著正面與負面的目的。負面的目的當然就是為了箝制言論,而正面的目的其實反而是為了保護使用者:若讓使用者連訊息都發不出來或是一發出來就被刪除、隱藏,可以避免政府對個人採取更嚴厲的控制手段,例如直接騷擾、逮捕、被失蹤等等。
許多網友當然也就發展出各式繞過審查關鍵詞的方法,例如「草泥馬」、「影帝」、「其他國家」或是以圖代文等等。香港就有團體發展出一套被封鎖字典,這字典反而成為了中國黑暗面的全紀錄。
有些人認為網路服務商根本就不該遵守這些違反人權的政府規定,但也有人認為言論自由不是非有即無的,而是一條光譜;如果這些服務商完全撤出言論受到管制的市場,那麼當地的用戶就永遠無法獲得比原來更進步一點點的傳播體驗、更開放一點點的溝通管道。當然,更有人認為這種說法是虛偽的,因為這些看似打開一扇窗的通訊服務其實是餌食,用來幫助政府更有效率地將有害份子一網打盡。
如果你認為享受方便的服務,犧牲一點自由跟人權是可接受的話,那麼也得強迫企業設下個底限,讓他們有彈性地去維持營運。比較可行的作法是要求企業保證運作透明。例如Google還在中國時會在搜尋時列出有多少條搜尋結果因為國家法令而不出現、或是將各國政府向Google索取資料的紀錄都公開,讓使用者知道各國政府多麼頻繁地在跟這些網路巨頭要我們的個資。儘管LINE的審查對絕大部分的台灣用戶毫無影響,但若不是有人發現,把事情戳破,恐怕也不會有公司高層親自回答跟說明。我們或許不必期待企業放棄廣大的市場,但是我們一定要要求企業更自動自發地把為了配合政府而做出的改變讓用戶知道。
如果你認為自由人權不容妥協,完全不允許任何言論審查的話……大概只能放棄某些網路服務了。老實說,這其實並沒有那麼糟糕。
比較讓我擔憂的是,有太多人享受著方便的服務,但連自己的自由跟人權被逐漸侵蝕都不知道,也更別提站出來要求企業或政府設下底限了。
本文同步刊登於數位時代雜誌六月號「公民之聲」專欄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