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鄭國威專欄 / 網路就是能源爭議的出路

2013 年 03 月 31 日

與其爭論核四續建與否,或核廢何去何從,我對於如何討論能源這件事,更感興趣,並認為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我們渴求越來越高的上網速度,時常批評電信公司提供的網速太慢,落後其他國家太多。當負責的官員或企業主管失言說其實台灣沒有那麼多需求時,我們痛駡他們根本是倒因為果,因為對網路產業來說,連線速度跟順暢度就跟空氣一樣,只有更好,沒有足夠好,更遑論現在根本是勉強不窒息而已。

如果要求更好的網路基礎建設,擴大網路應用層面,讓更多人能夠不受限地隨時隨地近用網路資源,是我們的共識跟目標,那能源呢?為何我們不能對能源有同樣的要求?

因為能源有限嗎?不,有限的是我們目前開採能源的能耐,隨著科技進步,我們將可以用更便宜的方式獲得更多能源、省下更多浪費,例如甲烷水合物、頁岩氣、第四代核反應爐、核融合技術突破、高效率太陽能光電、風力發電、液態金屬電池、零耗損系統、智慧電表…這些都在台灣之外的某些地區已經或即將發生。與我們對頻寬跟網路基礎建設的要求跟關注比起來,我們對於能源及電力基礎建設的要求實在太被動、規模太小。

因為使用能源會有負面的外部性,例如污染嗎?這不容置疑,但網路也一樣,事實上沒有一種被大量採用的科技不同時帶來大量負面後果的。關於能源,最常見的解決之道就是節約,我也同意,就像也有人呼籲減少上網時間、或乾脆禁止上網以避免上網的負面後果。節約能源,讓電力需求零成長、甚至降低,可以減少負面外部性,但我不認為這該成為唯一的解決之道。為何我們不投資更多在研發或引進更無負面外部性的先進能源系統?為何我們如此熱衷於討論尚未成熟的新興網路科技,但卻鮮少討論、遑論去認識同樣尚未成熟的新興能源科技?

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問:能源版的《數位時代》雜誌在哪裡呢?這問題的答案也很簡單:台灣網路產業雖小,但是存在,而且有許許多多上下游跟類別,支持著《數位時代》。但台灣的能源產業基本上等同於台電,等同於政府,在尚未自由化之前,這個產業是接觸不到,也不會讓一般人有辦法討論或感興趣的。

關於能源,我們需求太多,但知道太少,而這是因為我們選擇太少。要就用,不然就少用或別用。若我們可以在許多電力公司之間選擇各種能源資費,就像我們現在選擇手機跟行動上網資費一樣;若我們可以方便且清楚知道我們哪些行為用了多少電、可以自由設定電力來源分配、甚至可以安裝App在智慧電表上,能源爭議就不會像是現在這樣,一點未來性都沒有。

本文同步發表於數位時代雜誌 2013年 4月號《公民之聲》專欄

關於作者


鄭 國威

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歡迎造訪我的個人 Youtube 頻道:鄭龜煮碗麵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