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數位版時空膠囊 Capso 團隊:「創業就是做、不是說『這我三年前就想過了』」

2015 年 12 月 06 日

「為什麼選擇做 App?」

這是我採訪許多 App 團隊,經常會問的問題。有些團隊回答「趨勢」、「開發成本較低」、「方便使用」……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答案,但 Capso 團隊卻給了我不一樣的想法:

「我們其實並不認為我們是 App 團隊,只是剛好這產品適合以 App 的方式呈現,因此選用 App 當作媒介」,Capso 共同創辦人許郁棋(Roy)說道。

App 只是一種媒介,不是最終的產品

Capso 團隊由五位來自美國與台灣的工程師、設計師所組成,過去創業經驗包含 B2B(business-to-business) 的雲端服務與大數據分析、B2C 的 Mobile App 與網站服務等。Capso App 在今年(2015)七月底正式上線,使用者在某個場所錄下影片後,同時可在影片中留下「寶藏」,待下一位使用者來到相同的地點時發掘你所留下的「秘密」;或者當你重新回到相同地點時,讓你能再次回味當時的回憶。

Capso 就彷彿是數位版的「時空膠囊」,讓地方的故事與人們產生新的連結,吸引人們重新回味當初留下來的故事,也讓別人發掘不同的故事和記憶。

留下「寶藏」待他人來尋找
留下「寶藏」待他人來尋找
找尋朋友留下來的「寶藏」
找尋朋友留下來的「寶藏」

「產品的核心在於有沒有解決使用者的痛點,只要能帶給使用者好的價值,不管是 App 或 Web 都可以。而 Capso 的意義在於讓地點和人產生新的連結和故事,滿足人們深入探索特定地點的需求,所以我們選擇了行動力更高的 App 當作工具」,另一位共同創辦人龔建瑞(Ray)表示。

相較於有些人認為 App 開發成本較低,因此吸引許多人投入 App 創業,Capso 團隊反而認為開發成本最終還是取決於產品想做到哪種規模、想在哪個市場推廣。而他們選擇製作 App 亦是因為能提供給使用者更好的體驗,「是到底想要做什麼,而不是想要用 App 做什麼」。

台灣尚未有領頭羊帶領下一代

僅花了三個月左右就開發出第一款產品的 Capso 團隊表示,他們在產品製作過程中沒有遇到太大的困難,大多的挫折反倒是來自於外在,特別是身邊親朋好友對於創業的質疑「為什麼要創業?」、「幹嘛離開大公司?」。另一方面,台灣創業環境仍偏向「即時獲利」、「硬體」的產品,「但實際上現在在國外被視為典範的大企業,幾乎都是軟體創業出身,他們在創業初期也都非馬上即時獲利,像是 FacebookInstagram 等」,許郁棋說道。

除了期望能有更多資源投入到軟體創業,甚至從法規開始修改外,龔建瑞認為美國之所以成為創業的孵化地,還有部分原因是很多成功的創業家,都會再回去投入資源扶持新興團隊,透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傳承上一代的經驗,亦能支持更多的新創團隊、激發出更多的火花。

「網路第一代沒有起來,那麼第二代、第三代也很難起來」、「台灣其實不是沒有代表性團隊,舉例來說,Gogolook 就是很成功的例子,但卻被韓國 Naver 公司買下。為什麼沒有第一時間看到 Gogolook 的潛力,是需要去思考的問題。」道出台灣目前不僅面臨到沒有代表性的領頭羊帶領下一代,亦有投資人還在觀望新創團隊、不願承擔風險的問題。

儘管如此,Capso 團隊還是很鼓勵大家投入創業,「投入創業前,要先了解自己適不適合、能不能、可不可以。如果有更多能力、有想法的人投入創業的話,亦能帶給台灣更多的碰撞、火花。即使台灣創業環境艱困,但我認為還是值得一試」,許郁棋笑著說。

不過他們也再三強調,創業就是「真的要實際去做」,「很多人都說『這個我三年前我就想過了』,但結果卻根本沒有實際去做市場驗證,那麼就沒有意義。如果連這種事情都沒辦法下定決心,就不適合創業」,設計師李秉軍(Vic)表示。

「創業真正有趣的是,把想像的東西執行出來。」

Capso 團隊表示他們目前並不急著推廣產品到全球市場,「畢竟我們對台灣市場還是最熟悉,也不認為台灣市場很小,希望能先在這邊得到許多使用者的回饋、修改、優化體驗後,再推廣到全球。」而許郁棋也補充表示,不認為所有產品都適合馬上推廣到全球,尤其他們的產品是和當地、當下的故事結合,期望能透過更貼地的方式推廣的其他地區。 

Cover photo: PanX

關於作者


Lafu

畢業於歷史學系。在韓國晃蕩一年回來後,想念那不會過敏的鼻子,以及到處都是泡菜的國度。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