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效法卓別林?享印學堂創辦人為何捨棄竹科 鼓勵「修不回來也沒關係」的自造者運動

「在美國,動手做是大家習以為常的事,台灣卻很少見。小時候我爸媽會阻止我:『你把那個拆掉,修不回來怎麼辦?』,但是現在,就算修不回來我們也想鼓勵這件事。」3D 列印工作坊享印學堂、Maker 平台 Maknet 自造邦的創辦人賴信吉說。

這次受《Maker 與社群、教育的進行式》活動邀請,工程師出身的賴信吉和大家分享自己為什麼離開竹科,投身 3D 列印、自造運動推廣,又如何啟發創意,讓每個人找到自己的價值。

3vQpFhm-1024x512

找回那個「單純為了好玩」的感覺

「現在還是有人會以為 Maker 就是 DIY,我想重新定義這件事,Maker 是利用數位技術以及各種開放資源,創造出新的東西。」賴信吉說。

研究所畢業後,他進入工研院、科學園區工作,在新竹一待就是八年。曾經成立新竹 Maker 讀書會、維創工坊的賴信吉,三年前決定再次從自己熟悉的領域出發、接觸社群,於 2013 年成立享印學堂,開設課程推廣 3D 列印技術。

「3D 列印不是新技術了,它為什麼會翻紅?因為專利到期。1989 年到現在超過二十年,開放之後大家都能做了,以前一台列印機要兩百多萬,品質還比不上我現在用的平價機型,技術也跟著機具向外傳遞,普及這件事多棒!為什麼賈伯斯會創立個人電腦品牌,而不是去 IBM 上班?我想,我離開竹科做 3D 列印工作坊的原因應該和他差不多。」

站在普及的基礎上,賴信吉將重點放在推廣與教育,讓大家找回那個「for fun」的感覺,「交流興趣、交朋友、單純覺得好玩,都是很好的創作理由。我們相信很多創意是在不經意中產生,有時候沒想著一定要做出什麼成果,反而可以激發更有創意的作品。」而面對許多人愛問的「你 make 出來的東西怎麼量產」、「Maker 怎麼獲利」,賴信吉總是直接表明:如果只想賺錢,就不會離開竹科了。

享印學堂的成立初衷很明確,釋放創意是一個,另外還有讓孩子從小培養自造精神。「不像德國從國小甚至幼稚園就開始學程式,台灣的專業教育太慢了,也比較少有讓小朋友原創發展的空間。」

「我想讓大家找回那個單純 for fun 的感覺!」享印學堂與自造邦的創辦人賴信吉說
「我想讓大家找回那個單純 for fun 的感覺!」享印學堂與自造邦的創辦人賴信吉說

「享印學堂的客群很大一部分是不會畫 3D 圖、沒有自造基礎的初學者,像是 Maker 的新手村。但在推廣過程中我們發現這些年輕人與小朋友的作品很有創意,時常發展出簡單但創新的面向。例如一個八歲的小孩,覺得媽媽的智慧型手機很大很重,就自己用 3D 列印架了一個可以更好滑的手機座。」

自造運動有各種形式,課程、工作坊、展覽、黑客松等,目的都是啟發人們的創意發想與動手實踐。「我們辦過『廢柴機器人』工作坊,用 3D 印表機印出機器人元件,讓學員親自組裝;另外也曾經讓學員自己設計每天要戴的公司識別證。和交大育成中心合作的時候,我直接帶了八台 3D 列印機去,當場印給他們看,大家覺得很酷、很好玩,現場的互動狀況非常好。這樣的方式後來也陸陸續續有其他人做,我們樂觀其成,台灣的 Maker 實在太少了,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把族群變大、串聯起來。」

創造與開源:我們都是卓別林

「雖然 Maker 不等於創業家,但其中某些概念和創業的原則很接近。」賴信吉說。

Maker 有三個主要元素:學習、動手做與分享。「市面上的各種概念和技術不斷更新,多學一樣東西可以讓你的作品多添幾分創意;而和創業團隊一樣, Maker 不能光靠發想、寫企劃書生存,得真正動手實踐想法。最後是分享,雖然在台灣的傳統觀念裡還是害怕點子被抄襲,但自造應該要是個開放的社群,例如平價 3D 列印機、自造者開源品牌 Arduino 出現,讓大家能用低成本做出超有創意的作品,這才是自造者精神。」

賴信吉以卓別林的故事做比喻。這位黑色幽默大師存在於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年代,那時候缺乏資源,什麼都得自己來,身為反戰人士的他拍過很多影片諷刺工業化與戰爭,例如非常有名的《摩登時代》,大家都覺得很好笑、又很真實。愛因斯坦就曾致電卓別林,說:你的摩登時代拍得很棒,大家都看得懂,你一定會成為偉大的人。結果卓別林回答他:你也很棒,大家都看不懂你的相對論,你卻還是成為偉大的人。

「我覺得 Maker 的角色就像是卓別林,在有限資源裡自己動手創造新價值,讓大家都能懂、都可以分享利用。」

「你的摩登時代拍得很好,讓大家都看得懂,你一定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人。」photo via julie rohloff@flickr, CC License
「你的摩登時代拍得很好,讓大家都看得懂,你一定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人。」photo via julie rohloff@flickr, CC License

串聯各項資源,協助 Maker 想法擴散

「如果從零開始、做出很棒的東西,但上完課、作品完成之後一切就結束了也很可惜,這在素人 Maker 身上尤其常見。為了改善這種狀況,讓台灣的自造者有更多分享學習的場域,我和一起參加比賽的夥伴林虹君在 2015 年的二月創立 Maknet 自造邦。」

結合 Maker 和 Net(網絡)概念,自造邦除邀請不同領域的 Maker 舉辦分享會之外,也與各大單位合作,例如串聯 Kick2Real Maker Space 的設備與空間、新北創力坊的場地,課程單位則包含享印學堂、Studio J、行動創客,另外還有媒體性質的創客窩、T 客邦的資源,以及 Hackathon Taiwan 社群。「我們想補足較缺乏的社群互動平台、通路端,協助 Maker 的好想法可以繼續擴散。」

「我不覺得自造就是要創業,」最後他強調,「重點在你可以將腦袋中的想法付諸實現,就像我會走上創業之路,也只是希望為台灣帶來不一樣的思考方式。」

封面照片:PanX

關於作者


der

PanX 編輯,商學院畢業的小流氓,除了文字,最喜歡狗和吉他。非常羨慕神樂,想養一隻定春。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