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傳統企業電商化,千萬別掉進去的那些坑 ─ FunCity 執行長談電商(上)

「各位可能不認識我,但應該都使用過我蓋的平台。」FunCity 方城市行銷的執行長蔡瑞音(Brenda)說。

Brenda 是《電商發展與傳統產業銷售模式翻新對談》講座的首位講師。她從 2003 年投身雅虎商城的前身 ─ 網勁科技起踏進電商的世界,2004 年成為 PChome 商店街的首批營銷人員,並於 2009 年加入 Yahoo 奇摩服務,負責過拍賣的改版專案與超級商城的品牌營銷。2015 年她自行創業,設立 FunCity,提供電商服務並接下電商平台 SHOPLINE 的總代理。

現場的參與者背景相當多元,有欲轉型的企業家、剛從知名電商離職的前主管、剛畢業的學生,正打算或已經開始創業的人(並靦腆地說想要賣天然果乾,客群是學生)。面對這樣的觀眾組成,開過多場電商課程的 Brenda 笑容似乎更大了些,她說:「我曾經去日本批 Burberry 回來賣,也在西門町開過兩層樓的精品門市,我能理解賣家的辛酸。現在,我決定來輔導這些賣家。」

4fda2e13739149e9a12cc4391de0913a-1024x512

「剛才誰想做果乾的?大家覺得果乾沒有商機嗎?」簡短自我介紹後,Brenda 切入正題,「有個賣家叫做蔥媽媽,四十來歲,賣天然果乾和水餃,她鎖定上班族客群,找小農與工廠,幫他們改變包裝、銷售,也就是我們說的買空賣空,在網路上超紅。另一個例子是幼兒用品的賣家,她從來沒接觸過電商,只是看到法國某品牌在賣幼兒用圍脖,便批發到網路上賣,做起名聲後也開始經營臉書粉絲專頁,一天的訂單最高曾經達到近八百萬。」

(說到這,她轉向剛才說要創業的聽眾補充:「果乾沒有不好,但不要賣學生。」)

Brenda 說,2015 年台灣的電商營收上看一兆,表面上看得到的 B2C 開店平台有兩萬多家,真正獲利成長的卻不到五千家,為什麼這麼多人浮不出檯面?因為招用錯了。「電商可以分成四個等級,有一單沒一單的新手、每月賺 8 至 100 萬的三線、100 至 500 萬的二線、以及每月能達到 500 萬以上的一線商家,台灣最多的中小企業落在三線。電商要嘛花大錢,要嘛找到對的商品,有些人很晚出來卻很快紅了,就是因為他們賣的東西有競爭力,商品非常重要,例如那個幼兒圍脖。」

電商-1024x789

傳統企業面對轉型: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

「傳統企業不願意參與產業革命常是基於四種原因,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Brenda 將「實體店業者轉型電子商務」套入解釋:

  • 看不見:覺得電商太虛無,看不見背後的營業狀況與金額大小,更看不見電商對傳統經濟造成的衝擊。
  • 看不起:不屑,認為開個網路商店不是什麼大生意。(但通常你賺到錢想法就會不一樣了)
  • 看不懂:這兩年蓬勃發展的各社群軟體媒介、新手法和工具令人眼花撩亂。
  • 跟不上:一種是累了、不玩了,網路開店第一年是關鍵期,若沒有回本第二年就很難繼續。另一種是醒悟得太慢,要做時已經沒有機會了。

「就算真的轉型電商,也還有很多問題。例如不懂如何營銷推廣、進行推廣卻無法發揮最大效益,有人一塊可以換到五十塊,為什麼你只能換一塊?停留在傳統電商通路也可能會面臨高抽成或功能不足的問題。以及,你要花多少時間在建置和美化?很多賣家為了做好網站,沒時間去找對的商品、去想定價和行銷策略,但做生意該重視的不是網站功能多花俏多厲害。其實消費者只要好付款就可以了,你的精力應該放在行銷,把時間拿去搶錢。」

「另外,實體與網路互相衝突也很常見。有些老闆會在線上線下互相調貨,但因為業績競爭,兩邊不一定願意彼此支援,可是切得太乾淨又會把自己的格局做小。」

同時經營線上與線下店面的賣家,常會在調貨上互相衝突 (photo via Tech in Asia@flickr, CC License)
同時經營線上與線下店面的賣家,常會在調貨上互相衝突 (photo via Tech in Asia@flickr, CC License)

「並不是所有產品都值得做電商,你要有賣點和競爭力。產品很厲害的話,也可以只賣一種,像是有經過蘋果授權的 USB;如果不夠獨特就追求豐富,讓消費者逛得過癮。」

「不同條件的賣家有各自適合的電商型態。毛利較高的商品可以去 PCHome 這種大型網站供貨,他們能有效地幫你導流,但大部分都至少抽成 25%;若想自己面對消費者,我會建議架設官網或在網路商城裡開店,後者抽成大約 5 – 7%。規模再小一點的可以去雅虎、蝦皮等網路拍賣,試試水溫、練功。而有利潤、沒人手的賣家可以進購物中心。」

不要有「等我賺錢之後再說」的心態

Brenda 說在她輔導電商的過程裡,看過最多的問題有四種:自己建立電商團隊投資太大(對,她不是說「成本」)、沒有電商營運操作經驗導致應變能力不足、品牌推廣太耗時、賣家本身的奢望心態。

前三種很好理解,但「奢望」是什麼?

「不管是不是傳統轉型,很多人創業時都會有奢望,把夢做得很大,卻不願意投入努力。他們最常說的話就是『等我賺錢之後再說』,賺到錢再好好行銷、再好好布置,但這樣誰會來買?有些東西就是不能省。」

另外,「去中間化」也是賣家無法適應的部分。「對那些自產自銷的人來說,過去他們是最大的原廠,中間一整塊外包給別人,轉型電商卻要直接面對消費者,這時候問題就來了。我舉個例子好了,現場覺得超過 24 小時到貨就算很久的人舉手!」看到現場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都舉手,Brenda 笑了,「但你們知道 24 小時到貨的成本有多高嗎?郵局快捷最小的一箱也要 120 元,而且沒有代理經銷商幫你處理客訴了。這些狀況層出不窮,成為賣家以後你要時時回想自己當消費者時的心態、你們現在為什麼會舉手。」

那些本來是最大原廠的賣家轉型電子商務後,必須直接面對消費者
那些本來是最大原廠的賣家轉型電子商務後,必須直接面對消費者

請繼續閱讀下篇 >>>>

封面圖片:PanX

關於作者


der

PanX 編輯,商學院畢業的小流氓,除了文字,最喜歡狗和吉他。非常羨慕神樂,想養一隻定春。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