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 MIC 分析師:接下來要做「開放」與「感性」的電商 ─ ECX 2015 報導(上)
「電子商務」在臺灣已發展多時,除是首次創業者常見的選擇、傳統店面的轉型方向,同時也是政府大力支持的產業。今年(2016)初,行政院更選定農業電商、網路零售、數位出版、網路金融、線上遊戲、數位學習、線上影視音及新媒體、線上旅遊八大重點產業領域,整合相關部會資源積極投入以培養本土、跨境電子商務,幫助臺灣提升國際競爭力。
然而,臺灣電商在照料使用者經驗上仍須補強。專注於協助客戶打造優質使用者體驗的悠識(User Xper),日前在張榮發基金會舉辦 ECX 電子商務經驗設計論壇(Electronic Commerce Experience Design Forum),邀請五位電商專家來與大家談談電商的現況、經驗、機會與需改進的地方。
「開放」與「感性」是電商趨勢
第一位與談人是王義智,資策會 MIC 資深產業分析師兼副主任,首先談到當今大多產業都具「電商焦慮症候群」─ 大家都在網路時代下拼命尋找結合電子的運作出路,但電商絕非加上粉專或官網就能成事。「The Future is Open.」他接著說,「這有兩層意義,一是未來具有無限可能;另一個則是,『開放』才有未來。」意即不能只侷限於原產業自身的發展,還需想辦法加入生態系、同時接納別人加入自己的生態系,與整個「供應 ─ 服務」的產業鏈共生共榮,才是未來競爭的主流模式。
此外,電商的服務思維也須重新定義,「增加感性附加價值是現在應努力的方向,而非僅強調高規格或高效能。」他舉例能讓消費者輕鬆搭配家居風格的 Guildery ,它們的服務特色是所提供的家具(組)全由專業的顏色設計者配色,強調色調與風格打造是經專家之手,而非著重於家具功能;同時網頁上也先呈現不同色塊組合與家具預期擺設樣貌,接著述說設計師的理念,最後才提商品。或如兼顧營利與公益的電商 TOMS,主打鞋子買一送一,人們每購買一雙,就捐一雙給落後國家的貧童。這也是感性電商的案例。
未來電商的競爭重點將是流量,而且必須是靠理念、故事、質感、精緻所帶來的真正流量。
UBER 化服務模式的特色
接著他聊到共享經濟,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近幾年掀起巨浪的 UBER。「Uberization(UBER 化),就是增加『資本』(如汽車)的使用效率、活化閒置資源。」王義智以一句話說明 UBER 的核心模式。現在許多服務都採用 UBER 模式,像是 wype 就是洗車界的 UBER、Lending Club 的 Banking without Bank,讓借貸服務直接繞過銀行等。另外,「動態訂價」(Dynamic Pricing)也是 UBER 模式中被廣泛運用的概念:在需求尖峰時提高售價、低需求時段則提供折扣,讓使用效率最大化。
然而,共享經濟最大的風險是「安全性」:UBER 如何降低消費者遇到壞司機的機率?「信任的基礎來自數據。」王義智說,「加入諸如評分或評論機制,將服務提供者資訊公開透明,才能降低風險。」除了風險還有一點須注意,他提醒大家,並非所有的服務都能 UBER 化,「當資源的機會成本太高時就不適合,例如到府看診服務,讓機會成本高的醫生在街上跑來跑去顯然太浪費他們的時間。」
最後王義智鼓勵大家,訊息界的巨人是 Google、產品界巨人 Amazon、社會網絡界的巨人則是 Facebook;但現在服務界還沒有一個巨人,還有機會!
電子商務要找到服務的「意義」
第二位與談人是賴宏誌,iNSIGHT 臺大智活策略長。「設計創新就是要讓人過得更有意義;而創新的起點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問對問題、要看見問題中的問題(question behind question)!」賴宏誌一開場就這麼說。
他並以一個故事來說明此概念:「有天兩個男孩同時追求一個女孩,女孩表示,誰能先環遊世界一圈回來,她就跟他交往。男孩 A 一聽馬上訂了機票就出發;而男孩 B 則在女孩身邊繞了一圈 ……」女孩真正要的(客戶需求)又是什麼呢?兩者對「世界」定義的理解是否存在落差(客戶與設計師對問題的理解落差)?客戶的需求是否不如表面看來簡單?
「她要的是一起環遊世界也說不定。」賴宏誌接著提出第三種可能,讓大家思考面對客戶問題時,背後更深層(甚至是連客戶自己都沒察覺)的需求與涵義。
觀察人們心中最深的需求,才有創新的可能。
創新才能滿足意義層次的需求
賴宏誌問大家,日常生活中做什麼是有意義的?你的答案可能是喝咖啡、跑步、打電玩。然後他要所有人排出在這些事情中,最有價值的前三名服務,例如喝咖啡你會想到 Starbucks。那這些服務又為什麼讓你覺得有價值呢?因為它形塑或拓展了這些事情對你的「意義」。但是,具體而言「意義」到底是什麼?
「意義是『個人經驗』的自我詮釋,而經驗來自於體驗,」賴宏誌解釋。UX(User Experience) 照顧的就是使用者體驗,包括使用服務時的感受、想法、如何反應、做什麼動作等,組成整套服務各個元素都影響著使用者的體驗。
「要提供絕佳體驗來滿足最高層次的意義需求,就須仰賴創新。」賴宏誌強調,好的生意人必須是能生產好創意的人。「以 Apple 為例,這個品牌主打感性、美學,跳脫了大眾對科技原有的想像 ─ Apple 處理的是『意義』,而非『功能』問題。」其他還有中國「光棍節」的促銷活動,也是在處理光棍「我消費,故我在」的價值!
當今電商的反思
說了這麼多,現在電商對人沒有「意義」嗎?它們究竟缺乏什麼?「消費者的原有想像限制了電商發展;所有電商都在競爭與取代,如此便不會有實質的創新。」如果消費者對電商的期待只有找便宜,那麼創新將遙不可及;若所有電商都在模仿彼此,全力壓低成本追求低價,不久就會開始出現假貨、退貨這些淘寶最常被人詬病的現況。
當電商只剩便利與低價,最後將走向深淵。
「現在的電商一開始就將時間、空間與人當成限制,這去除了體驗的機會,也因此沒了意義,」他補充,「如果缺乏人味,電商的資訊載體也只剩下美觀,最後都是炫技!」
話鋒一轉,他說臺灣也不適合跟其他人比「大」,論規模成本絕對玩不贏別人,「所以我們應該要做『小而優且有趣』的電商。」並以 TAAZE 為例,TAAZE 曾在去年市長選舉時舉辦「推薦市長書單」活動,開放大家推薦當時的市長候選人讀書補強自己的缺點,讓賣書不只是以往的單純陳列,反而用活動創造了共鳴;又如點點印,讓照片變成筆記本或桌曆,要大家為自己的故事賦予新的意義。
分享尾聲,賴宏誌提醒所有人,「要找回時間、空間、以及人味;要追求的是 big meaning,而非僅是 big money。」
我們該佔領的,不是資源,而是人心。
>>> 請繼續閱讀 ECX 電子商務經驗設計論壇(下)
封面圖片:PanX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