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噱頭辭彙」方便、精簡、琅琅上口,但那正是最大的問題

2015 年 09 月 23 日

如果你非常關注科技,當別人問你近幾年最火熱的關鍵字,大多數人應該都會回答「大數據」、「物聯網」、「穿戴科技」等等。在資訊流通的社會,一個重要名詞的誕生往往承載了集體意識與各種複雜的訊息,最終才能產出一個相對方便傳誦、精簡的詞彙。然而當這個辭彙開始流行,每個人都琅琅上口的時候,又有多少人會回去探究造就那些隱藏在辭彙背後,無比複雜的脈絡呢?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找一部強檔新片,只要你把釋出的預告都看過一遍,爬一點影評,你會發現就算沒有看過那部電影,你也可以跟許多看過的人聊得起勁。因為大多數人只關注某個畫面很美、某個橋段很感人或某個演員演得很棒等表面「感受」。鮮少有人會理性去分析鏡頭的移動、人物場景的配置、鏡位焦距的選擇、剪接的節奏、佈光等等真正構成電影的原素。然而不了解這些,就難以拍出一部好電影(比如只知道動作片看起來很帥,卻不知道帥在哪裡),了解了不去做,也成不了導演,充其量就是做個喜愛電影的人。噱頭辭彙之於大眾,就像影片類型之於影迷一樣膚淺。

別輕易相信吹捧、虛胖的語言

你還記得甚麼時候,我們開始把「大數據」掛在嘴邊嗎?「創業」這兩個字,又是從何時變成全民運動的呢?先從大數據談起,收集大量的數據,找出其中有利的關聯性並分析,再投入應用,聽起來也沒多神,對吧?話雖如此,這個辭彙仍就在網路上火了好一段時間,坊間已經有不少打破大數據迷思的文章,然而整件事從一開始就是一種炒作。說穿了收集數據早就有人在做,分析數據也有人在做,然而一篇 Netflix 用大數據打造紙牌屋的文章,就讓 BIG DATA 幾個字鍍上了神話的色彩。事實上,真正能透過相似手法獲利的公司少之又少(就連 Netflix 自己用相同手法打造的其他影集也沒有達到同樣的成效,一切都是結果論),就算存在,也是因為他們早就在相關領域打滾,有沒有這個辭彙來定義,根本不是要緊之事。

再來談到創業熱潮,如果現在去訪談大學生,相信自己能夠創業的年輕人一定比 3 年前多上許多,這並不是壞事,但也存在隱憂。如同我們在本月你好青年專題裡所提到的,創業的門檻下降,不代表創業本身變得輕鬆,那些在舞台上發光的,始終是兼具裡想、執行力與韌性的人,他們早已備好抓住機會的籌碼,於此同時檯面下無數的黯然失敗依然存在,「新創」與「創業」同樣是被濫用的辭彙。

雖然我們現在能冷靜看待已經退燒的噱頭辭彙,然而將時間倒回去,又確實能找到不少教學課程與一夕之間冒出來的相關專家。這樣的戲碼不斷上演,大數據與創業也不過是少數個案而已。還記得美國加州的淘金熱嗎?當黃金的消息傳到大眾耳裡的時候,早就被挖完了,真正從熱潮中獲益的其實是販售挖礦工具與提供住宿等服務的商家。時間回到今日,那些講座與課程的盛行絕非偶然,「噱頭辭彙」就是資訊時代的淘金熱。

深究本質遠比表面辭彙重要,預設立場是最可怕的事

如果你有實際付諸行動,或許不用擔心因為辭彙的吹捧造成的跟風,然而最可怕的是從一開始就被語言所誤導,朝錯誤的方向前進。舉個例子,在台灣盛行的「樂活」一辭,英文原名叫 LOHAS,即 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的縮寫,意為健康及永續的生活型態。但台灣不少人看了字面就擅自解讀為以追求自我快樂為目標的人生態度,甚至奉為信念。

近年隨著行動裝置普及而盛行的 UX(使用者經驗)與 UI (使用者介面)更是引起了不少誤解。先談 UX ,許多人從字面上解讀,也不深究該領域發展多年的研究方法,做了一點市場調查或實測就覺得理解使用者了,結果最後做出來的不是「以使用者為中心出發的設計」,而是「被使用者牽制甚至誤導的設計」。接下來是 UI ,不少人覺得 UI 設計就是操作介面的圖示設計,尤其是手機、平板下轄的 APP 介面。以現階段的眼光來看,確實如此,使用者介面也是伴隨著電腦科技而生的學問。然而「溝通」才是介面的真正的存在意義,除了圖型設計外也涉及人機互動等領域。如果一開始就篤定從「我要做一個 APP」或是「我要把 APP 做的很美觀」出發,而忽略探討溝通的重要性,很有可能做出一廂情願而不被接受的產品。這件事不僅好發於個人,許多掛牌公司在招募人才的時候,除了閃亮的頭銜外,甚至說不清楚到底想要具備何種能力的人才。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本站也曾經在創業者醒醒,你的字典裡並沒有「新創」 這篇文章中探討過被「新創」光芒所蒙蔽的負面影響。無論你是否心繫創業,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對資訊與熱門辭彙提高警覺已經是一門重要課題。深究問題的本質,用白話,甚至平淡的語言把一件事描述清楚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只要用心地從問題核心出發,就算沒有辭彙的包裝,所做的成果也是紮實的。

 

關於作者


喻守謙

PanX 實習編輯。早上反社會,晚上倒垃圾的窮困好青年。 想把語言當做思考工具,但最常做的就是拿來上緊自己的螺絲而已。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