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想靠大數據創業?Whoscall 資料科學團隊領導人與 IBM資深顧問建議你先搞懂這些事|老闆學校講座

2015 年 08 月 27 日

你身邊有人想靠大數據概念創業賺錢嗎?你的反應是鼓舞叫好還是質疑吐槽?大數據在這幾年變成一種流行,開始出現「Data is the new oil」的說法;數據分析師也被麥肯錫全球研究所評為「未來最具含金量的職業」。然而,巨量資料能不能撐起「新世代黑金」的象徵?大家都想做大數據,我們到底該怎麼在資料中找到價值、設計商業模式?

「現場有人在使用 Whoscall 嗎?」老闆學校《大數據就在你我身邊》講座一開場,廣告騷擾來電辨識應用程式 Whoscall 的資料科學團隊領導人 Peter Su 蘇晨豪問大家,他點了點人數然後笑說:「不錯,我們又進步了。」

獲得獨特的資料並從中找到價值

Whoscall 由台灣新創團隊 Gogolook 開發,2013年底起由韓國網路公司 NAVER 投資,現已踏出台灣進入港日韓等地區,為用戶辨識超過兩千萬通廣告或騷擾來電,是一個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提供服務的成功例子。

「要從資料中找到價值,首先你要先釐清自己是不是擁有資料的一方。」Peter 說,資料擁有者通常是政府、金融廠商、電信商、網站或 APP 廠商等,Whoscall 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一種角色則為資料價值驅動者,本身並未擁有資料,而是透過儲存、分析數據,提供各種工具或顧問等加值服務。

接下來,Peter 提出兩個判斷標準:資料的完整性和獨特性。完整性意指這些資料能讓你非常了解某個消費族群,或是收集到關於特定行為或對象之時間、地點等各方面的齊全資訊。而若這些資料並非公開訊息、其他人沒辦法輕易得到,則具有獨特性。「例如,如果我能得到一群身價上億人士的電話清單,如此獨特的資料能為某些人 ─ 例如專門服務高收入客戶的理財專員 ─ 帶來很高的利潤,這些資料就很有價值。」

大數據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常見的有 LinkedIn、臉書中「你可能也認識的朋友」、在 Google 搜尋引擎打錯關鍵字時會主動糾正你的「你是不是要查 ……」都是大數據分析後跑出的自動建議選項。然而,新創公司很難有資金收集到那麼巨量的資料,Peter 表示「獨特性」是比較好的切入點;另外也建議可以從資料價值驅動的角度,在基礎建設、儲存資料、分析、視覺化工具或專業顧問上發展。

《大數據就在你我身邊》請來 Whoscall 負責人 Peter、IBM 資深顧問珮薰進行分享
《大數據就在你我身邊》請來 Whoscall 負責人 Peter、IBM 資深顧問珮薰進行分享

那麼 Whoscall 是如何累積出超過 7 億筆數據的電話資料庫?Peter 說,這些數據大多是使用者本身收集而來的,他把 Whoscall 的發展過程分成兩階段。

1. 以資料養資料

採用啟動資料 (cold start) 加眾包 (crowd sourcing) 的方式,一開始的資料量較小,Whoscall 只用最簡單的搜尋模式列出來電來源,在逐漸增加使用者後,APP 的「用戶回報」功能讓人們能通報自己接到的騷擾電話,透過群眾智慧讓數據快速累積。以色列的交通導航應用程式 Waze 也使用同樣模式,從取得免費圖資資料開始,讓用戶通報各地路況資訊、累積數據。2013 年 Google 以 11 億美金收購 Waze,因為它已創造出別人沒有的價值:5,000 萬名用戶,與最活躍的路況回報。

Peter 建議新創公司除了人工蒐集外,還可以去政府的免費資料庫或第三方開放 API 找到所需的第一批啟動資料。

2. 透過數據分析提升服務

Whoscall 會藉由分析使用者的通話行為,找到騷擾電話和一般來電不同的數據呈現狀況。Peter 舉例,騷擾號碼的去電比例會遠高於來電 (只有撥打出去),就算使用者沒有回報,還是能從統計建模和特徵篩選中推算出來。企業可以透過數據分析,提供用戶更好的使用體驗與服務。

套句柯 P 常講的話:你要看什麼 KPI?

大數據的變化快速,應用方式也不斷轉型,IBM 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的資深顧問許珮薰說,現在的資料種類和數量都較過去成長,運算能力也快速發展,大數據能應用的方式也隨之變得更多元。「舉例來說,過去我們可以知道某個人都打電話給誰、接收哪些號碼;現在我們能夠得知他聯繫的對象又打給誰,建立起完整的通話網絡,並知道哪些人在網絡中屬於重要角色,若流失了對公司的損失有多大。」

數據分析的方式和速度不斷成長
數據分析的方式和速度不斷成長

在商業運用上,許珮薰說主要有兩個方向:降低成本並提高營運效率,或是延伸價值。

1. 降低成本、提高營運效率

許珮薰提到 IBM 和 HONDA 的合作案例,透過分析 HONDA 回傳的數據,可以得知電動車的電池狀況、充電方式,並提醒使用者何時該進廠維修。如此一來不但能管理電池的品質和銷售,還能讓廠商配合使用狀況調整生產速度,提升營運效率。

2. 價值延伸

JR 除了監控鐵路外,也會蒐集路況、列車是否延遲等資訊,這樣的數據幫助他們開創新的商業模式:在得知列車狀況後,車站內商店會搭配發送折價券並向旅客推廣,以異業合作方式創造新價值。

大數據的成功因素有三項:建立文化、投入資源和融入行動。許珮薰指出,IBM 有 40% 的客戶想跨足大數據時最大的困難是「不知道要做什麼分析」,其次才是缺乏資源和人才,而大部分的問題都來自組織而不是資料,重點是企業對數據分析的風氣和想法。另外,如同柯 P 常說的:「你要看什麼 KPI?」在鎖定分析主題和應用方向時,大數據應該結合企業本身的策略和目標,並制定出相應的關鍵指標。她說,「從財務影響出發,找出各項目的價值驅動因子再設定 KPI,是我們常建議客戶的思考路徑。」

從財務、價值驅動因子到 KPI 的思考路徑
從財務、價值驅動因子到 KPI 的思考路徑

大數據 V.S. 隱私保護

現場有人問到,Whoscall 的推出會不會造成許多廣告業主跟業務的不滿?Peter 幽默回答:「會啊,所以 Gogolook 沒有設定公司的實體地址。」他解釋,Whoscall 像是平衡廣告商和用戶的角色,客戶是因為對廣告沒有需求才會選用這個 APP,而他們也發現需要車貸的用戶,就算看見來電的身分提示還是會接,Whoscall 只是將選擇權還給客戶。

總地來說,大數據重新定義了許多遊戲規則,然而雖然優化了使用體驗、開創更多商業模式,也有人會擔心,資料分析會不會影響個資安全?許珮薰表示,隱私和更好的服務在某些層面上的確互相衝突,但消費者往往兩個都想要,廠商必須在企業良知和應用極大化中做取捨。她也提醒,台灣人使用臉書的比例極高,而臉書上的貼文、照片若設定「公開」,代表用戶願意讓所有人索取和閱讀,用戶若是擔心資安問題則可以去調整隱私設定。

做大數據沒有捷徑,人才是最重要的資產

最後 Peter 說,要將大數據變成可獲利的營運模式,得先找到自己的最小可行化產品 (MVP)。「任何事情都有 MVP,大數據也不例外。你的資源不夠多就不要堅持造火箭,從最簡單的分析工具、找專家諮詢或離線分析開始,一步步提升服務。」不過,服務可以逐步優化,人才卻不能等,拿出香蕉就只請得到猴子。

數據分析沒有捷徑,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你得投入相對的資源才能找到優質人才,把事情做好。

Cover photo: PanX

關於作者


der

PanX 編輯,商學院畢業的小流氓,除了文字,最喜歡狗和吉他。非常羨慕神樂,想養一隻定春。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