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家用 3D 列印的美夢,是否像泡沫一般一碰就破?

近幾年,3D 列印一直被認為是未來的重點技術。從消費者到投資人,都被這個能印出立體物品的印表機迷得神魂顛倒,並對這項技術投以極大的期望。台灣的新創團隊 FLUX 更致力於設計一台整合式的機型,透過 3D 掃描功能輔助,使用者不用精通建模軟體也能自行列印,成為一台在家也能用的 3D 印表機。

雖然 3D 列印未來發展看似美好,但 Quartz 的科技記者 Mike Murphy 認為,短期內 3D 列印仍有幾項無法解決的缺點:速度不夠快、列印不夠精準、多數機台一次只能列印一種材質。

股價就像泡沫,輕輕一碰就破

photo via Mike Murphy@Quartz
photo via Mike Murphy@Quartz

華爾街的 3D 列印熱潮曾在 2014 年初達到高峰,3D 列印大廠 Stratasys 和 3D Systems 的股價皆飆至最高點。 Stratasys 當時併購了號稱是 3D 列印界 Apple 的 MakerBot,聲勢如日中天、前程似錦。但在短短一年半後的今天,Stratasys 股價跌回 2012 年的水準,在過去的五個季度裡持續虧損,MakerBot 進行重組,裁撤了五分之一的員工,關掉實體店面,並將目標族群從家用市場轉往學校等教育機構。而另一家由 3D 列印創始者 Chuck Hull 創辦的 3D Systems 也在年初股價暴跌,狀況同樣不理想。

工業用 3D 印表機還是主流,家用市場仍待開發

數據會說話,各種跡象在在顯示市場不再對家用的 3D 印表機有強大的興趣,反而將注意力移回能快速印出產品原型的工業用印表機上。這也無可厚非,因為比起直接用原始材料製造產品原型,以成本低廉的塑料透過 3D 印表機建構產品原型確實便宜許多,企業可以再根據 3D 列印出來的原型進行改進,最後將其導入傳統生產流程中,製造真正長期使用的產品。綜合來說,家用的 3D 印表機較偏向利基市場,工業用 3D 印表機的商機則大得多。

photo via Mike Murphy@Quartz
photo via Mike Murphy@Quartz

你或許還是會看到某些死忠粉絲支持廠商持續研發家用 3D 印表機,但有多少人願意花超過 1,000 美元去買一台需要花數鐘頭完成製作的印表機?Stratasys 並沒有公布上個季度的 MakerBot 銷售量。但以總銷售量來看,從創業開始,Stratasys 共售出了 80,000 台 3D 印表機 。

1,000 美元太貴,200 美元總行了吧?市面上有些針對非高端使用者販售的 3D 印表機,雖然便宜許多,但相較高價位印表機的人性化建模軟體 ( 甚至像 FLUX 一樣結合掃描功能 ),這些不到 200 美元的印表機在使用者體驗方面就沒那麼好,你需要相當熟悉建模軟體才能印出想要的物品,一個小細節錯誤,就可能讓原本想送給女朋友當作禮物的 3D 列印小小兵變成史萊姆。

除了檯面上的大公司,仍有許多廠商正默默努力著

儘管家用 3D 列印的發展受挫,仍有許多廠商試著延伸它的價值。像 Voxel8 剛募集到 1200 萬美金,推出了一款可以將電路印製於產品上的 3D 印表機,初期鎖定大學、研究人員等專業用途。Carbon3D 則製造出一款比傳統 3D 印表機快上 25 至 100 倍,能在幾分鐘內列印出成品的印表機,缺點是目前只能列印樹脂材質。許多企業也正在實驗能同時列印不同材質的印表機,甚至還有廠商試著用 3D 印表機列印真正能吃的食物

在台灣,除了首段提到的 FLUX 外,還有三緯所推出的 da Vinci 1.0 AiO,能夠結合掃描與列印,以及曾在募資平台上募資成功,並已出貨的 EZ 3D-Printer 及 ATOM 3D 印表機,前者強調是台灣第一台自產自製 3D 印表機,後者則希望只要一台手提電腦的價格,就能讓設計/文創/自造等族群擁有家用 3D 印表機。

Mike Murphy 認為,若能有整合上述這些功能的印表機出現,那麼「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將離我們不遠了。但目前限制於技術的發展,這些想法在短期內可能還無法實現。

 

參考資料:

photo via Tony Buser@Flickr, CC License

關於作者


李允誠

希望當個不只是談夢想,而是能夠說故事的人。PunNode 實習生。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