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第二屆 Fablab 亞洲年會 Pre-event 國際論壇:亞洲的自造者運動

未命名

作者 / 陳詩雯

第二屆 Fablab 亞洲年會 Pre-event-Make the Future in Tainan 於 5 月 21 日從台南出發暖身,為期三天的國際工作營,聚焦農村與都會型態,找出在地特色並且融入社會設計的概念,以創新的方式解決社會問題。

今年度的 Fablab 國際論壇於 5 月 24 日假國立成功大學舉行,台南市長賴清德市表示,隨著創客風潮將帶動第三次工業革命,2013 年起將 Fablab 作為打造台南數位創意園區的一環,讓台南成為年輕 Maker 追求夢想的地方。勞動部雲嘉南分署長柯呈枋則說,基於文化底蘊以及雲嘉南農業的重鎮,希望能夠集結創客空間的創辦人,讓生活中的發想成為改變世界的契機,與世界接軌。

Fablab Tainan 共同創辦人馮瑞麒提到 Fablab(數位製造實驗室)是最早由 MIT 開啟的一個計畫,隨著全球快速擴張的趨勢,目前已經有 531 個 Fablab 據點。每一年度的亞洲年會,期待能夠進一步串聯台灣 Fablab 的能量,邀請國際自造者趨勢領域專家,促進在地自造者群聚及國際交流機會。

「亞洲的自造者運動」邀請四位國內外講者進行跨國界的對話,來自印度的 Yogesh Kulkarni,是世界知名的農村翻轉教育家,也是將 Fablab Maker 運動帶出 MIT 的先驅者;Ark Lab 多旋翼工坊張東琳,致力開源天空革命的青年創客;日本 teamLab 的 Masakazu Takasu(高須正和),自稱是來自日本的新加坡人,熱衷遊歷各國參與 Maker Faire;OpenLab. Taipei 創辦人鄭鴻旗,是台灣自造先行者,發起聚會平台「週三來碗 Arduino」。


印度:Vigyan Ashram / Yogesh Kulkarni

開場由 Yogesh Kulkarni 分享農村創新的自造者運動,他成立印度教育機構中心 Vigyan Ashram,從偏鄉發展起來,協助中輟生如何用創意來創業,把點子變成產品,也就是「做中學」的概念。Yogesh 先生認為,學生們從操作中不只學到技術上像是農業、木工的能力,更可以學習科學的知識,透過學習經驗,發想如何利用電力以外的能源讓發電機繼續運作,或是打造蓄水池,協助在地小農在缺水時期仍能有效提升生產力。Fablab 是開放性的資源,透過合作、分享、教育,讓創新的種子從社會底層發芽,當提供村民技術性的工具時,他們反而能找到自己的出路,用多元的方法服務社區,解決在地的問題。

Fablab Spirit: You can make almost anything!

未命名
photo via Vigyan Ashram, CC License

台灣:Ark Lab 多旋翼工坊 / 張東琳

張東琳分享主題《開源的天空革命》,目前國內外有許多熱情的 Maker 致力於推廣多旋翼的應用。而多旋翼飛行器是一種架構簡單的飛行器,只需要有一套好的控制系統與演算法,便能穩定飛行,結合地面導控站,就能夠遠端由飛行器自主執行任務,無人機將成為完善的空中機器人。如今飛行器能成為空拍助理,除了在工程、物流、娛樂、醫療四大面向的應用之外,目前 Ark Lab 實際在地的三個應用為:

  1. 環境保護:水汙染監控、空氣汙染監控、藻礁保育
  2. 文史資料保存:民宿慶典、糖業鐵道影像記錄
  3. 基礎產業應用

張東琳最後提到,透過開源的多旋翼,人類能從一個全新的視角重新認識腳下的這塊土地,更希望能夠藉由開放分享的思潮,與大眾共享這片自由的天空。


日本:teamLab / 高須正和

高須先生認為,亞洲的自造者運動,規模最大在中國,規模最小在新加坡。他提到中國的 Maker 運動逐漸趨向「小米化 (Xiaomization)」,也就是山寨化,有 Maker 好萊塢之稱的深圳,擁有許多的工廠以及創新的人才,山寨產品讓中國的自造者運動越來越快速、便宜、簡單,而成為世界最大的規模。相反的,新加坡腹地狹小,以及沒有足夠的自足能源,這也是為什麼新加坡必須以「高智慧」的姿態呈現,他們對於科技的要求較高,同時會打造更有系統的團隊,即使創新耗資高,製造過程繁複,但卻帶來更高智慧的產品。

我相信所有人都能成為 Maker,而 Maker 可以帶來創新。


台灣:OpenLab. Taipei / 鄭鴻旗

什麼是 Open source?鄭鴻旗 (Honki) 說,Open source 是人類共通的財產和文化,是人類說過的每一句話,就像是把箱子打開給你看,如果你對裡面的零件有興趣,就可以拿出來改造或是成功複製。不過 Open source 從行天宮到外太空,包羅萬象的資訊太多,人是肉身沒有辦法大量吸收,因此透過聚會,每一個人都是一個運算點,也就是人端運算,他們會將資料經過過濾,並且帶來分享。Honki 提到過去的 Maker 運動大多是 DIY (Do It by Yourself),不過現在因為資源共享的連結,轉而成為 DIWO (Do It With Other),和其他人一起完成,或是利用別人的 library 來完成計畫,甚至是開放更多有趣的方案,讓更多人一起回歸 Maker 運動的原點:Just for fun!

不要害怕失敗,不要害怕沒有資源,動手去做吧!

未命名
photo via Honki

FAN2 亞洲年會隨著 Fusionera 聚變時代論壇落幕,馬拉松式的創客盛事,喚起大家以實作來改變世界的勇氣, Dream(夢想)、Discover(發現)、Do(實踐) 這 3D 或許才能真正改變世界的面貌,你準備好挽起袖子一起發揮創客精神 DIWO 了嗎?

關於作者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