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k before you leap,別急著透過融資提高公司市值
隨著新創公司日益增加,越來越多創業團隊會利用孵化器或加速器來募資,紓解創業初期的財務缺口,但投資人與創辦人的股權分配卻時常無法達成共識,產生衝突。先前「台大鑽石種子基金」要求獲投資團隊需給予 65% 的股權給投資方與台大,此舉引起不少爭論。
創辦人的股權究竟該如何計算與掌握?資料顯示許多表面風光,融資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獨角獸」新創企業,融資完成後,創辦人常常只分了不到 10% 的股份。AdEspresso 的共同創辦人 Armando Biondi 認為,與其擁有「以融資為基礎的高估值」,股份卻被創投瓜分,擁有「以收入為基礎的高估值」更為實際,創辦人也能擁有更多股權。他亦針對此議題於 VentureBeat 發表專文探討此現象,就讓我們來看看 Armando Biondi 是怎麼想的吧。
Armando Biondi 以 Box 為例,創辦人 Aaron Levie 花費八年半的時間達到現在的規模,卻只得到公司的 3.4% 的股份。
LendingClub 創辦人 Renaud Laplanche 好一點點,不過也只擁 有4.7% 的股權 。
文創電商平台 Etsy 就更慘了,創辦人 Chad Dickerson 僅僅只有 2.1% 的股份。
常有人說「與其百分百擁有零元企業,不如擁有億元企業的百分之一就好」,以上這三個例子看來似乎都相當符合這個觀念,但 Armando Biondi 並不認同此想法。
他認為,該思考的是「擁有市值十億美元公司的百分之一,還是市值一億美元公司的百分之十」,這兩個選項所持有的股份價值看似相同,背後意義卻天差地遠。考慮到營運時間與金錢,建立一個市值一億美元的企業要比市值十億美元的企業容易許多。
身為創業家該如何做?
Armando Biondi 建議,「專注於當下」是關鍵,與其追求鉅額融資,成為億元企業,卻只能獲得少少的股份,不如腳踏實地,專注於產品開發、解決方案。俗話說的好「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建立一個十億美元企業,最好先擁有一間一億美元的公司;欲打造一億美元的公司,則需先擁有千萬企業;要成為千萬企業,則需要先提供消費者所需要的產品。簡而言之,先專心於建立千萬企業,如此類推,一步一步來,才有機會成為真正的「獨角獸」,並且實質擁有自己的企業,而非被創投佔據大半股份。
若要尋求融資,先證明你不是猴子
同時也是位天使投資人的 Armando Biondi,聽過無數個創業提案報告,他觀察到創業家在跟創投公司接洽時,常常說:「只要擁有你的資金與資源,我們便能在競爭者中取得優勢」,但 Armando Biondi 認為這是錯誤的觀念,他強調,創投公司並不希望企業依靠它們的資金才得以在市場中勝出,而是希望把錢投資在能自立更生,發展性高的常勝軍上,讓它們能夠成長更快。
那要如何讓創投知道你是一間能獨立自主的新創公司?Armando Biondi 說,在和投資者接觸時,提出實際數據加強說明力道,像是「去年利用 X 美元達成 Y 與 Z,今年預估擁有 400% 成長,但有你的加入,估計成長量能夠達到 800%」。但他也強調,千萬別畫大餅,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新創企業的存活率並不高,如果讓投資者對企業有過多期待,當創投公司投資千萬美元在你身上,但公司最後卻失敗時,投資者只要一通電話,整個矽谷便知道這項「事蹟」,你的創業團隊以後就別想在矽谷找工作了。
現在有許多新創公司皆希望在首輪募資時便籌到數千萬、甚而數億美元,Armando Biondi 建議,別一味追隨這些數字,Choose Wisely。「真正好的公司並不需要巨額創投資金便能存活」,Armando Biondi 認為,優質新創公司能夠真正解決顧客的問題,並藉由強大的成長力道或群眾募資賺取其所需的資金。像是軟體公司 Atlassian,在其首輪募資中獲得 6000 萬美元,但其現在已是市值十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相信不久,便會有首輪募資不到 1000 萬美元,最終成長為「獨角獸」的企業出現。
參考資料: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