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隆:產品開發快慢之間的選擇
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
創業的心法有很多, 無疑, 快是目前的主流。
快有很多的優勢, 舉凡 Lean Startup 、 最小可行性產品等, 無不是如何告訴你應該如何快速地找出市場的 Product Market Fit。 必須得說, 以到目前為止有限的經驗來看, 這個「快」的適用情形還是在 80% 以上。 但有些時候,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吃快撞破碗的情形, 發生了就會痛到無以復加。
這次就來分享我們團隊這些年對於快慢之間的選擇, 以及犯過的錯誤還有正確的事情做法。
MVP – Minimum Viable Product 最小可行性產品有效也有用
基本概念為這個 MVP 是可以幫助你在最少資源與時間花費下,儘快了解市場需求的產品。如果需要知道更多, 這篇 Mr. Jamie 的 別搞 Fat Startup 有更多論述 。
在過去的一年半中, 我們前前後後做了三、四個MVP, 也有用了不怎麼經濟實惠的方式做了幾個產品。 整體來說, 想要做一個有長期潛力的產品, 花不到一個月, 將很陽春卻很核心的功能推向大眾, 獲得真實用戶的回饋, 是我覺得很值得做也很正確的一件事。
但 MVP ≠ 產品。
這個體悟很痛卻很真實。
簡單說說我們的故事, 在 2013 年底, 我們做了一個 App,叫手滑背單字,當時是很簡單的想以遊戲結合背單字做出一個實驗性的 MVP,以及去嘗試用 MVP 的方式將想法快速地變成可提供回饋的原型。手滑開發故事連結
我們有了一個美好的開頭, 卻因經驗不足犯了太多的錯誤, 讓結局走了樣。
最大的錯誤是我們決定將手滑當產品重新製作後, 卻沒有謹慎的重新思考設計商業模式, 讓 MVP 的包袱變成產品沈重的負擔。簡單的說,MVP 要的是測試市場需求、 取得用戶回饋, 但產品最重要的就是為公司帶來價值。 當 MVP 沒有很成功的商業模式, 再轉為產品時, 就需要好好的思考跟設計相對應的環節。
在這個初期將 MVP 轉為產品的階段, 現在想想, 要是當初慢慢來, 仔細地找出對產品來說最重要的環節並重新設計, 而不是急躁地想儘速將產品推上線, 也許結果會差異很大。
世界越快 心 則慢
在產品轉向 (Pivot) 的時候, 時間應該花在找到對的方向, 這時候, 慢慢來多給團隊一段時間, 是需要智慧的。
時間花在讓團隊運作更順暢上, 是值得的!
一味地追求快以及效率, 到了一定時間後, 就會發現團隊越來越沒有凝聚力, 向心力越來越差。
原因其實也很單純, 就是追求快的同時, 當問題發生的同時, 並沒有深入去了解發生問題的根本原因以及動機, 用快速的止痛劑迅速的希望先渡過當下, 時間久了, 累積起來的團隊債其實很可觀。
仔細聆聽團隊成員的問題, 需要耐心以及智慧。 聽懂問題跟背後的話外音很重要, 更重要的是讓團隊成員感受到他的問題以及感受是被重視以及在乎的。
這時間花得值得, 不是嗎?
人的問題永遠是最難解的, 而這時間, 就是花在預防以及解決這問題。 省這時間, 只是挖坑給自己跳!
花時間在找到什麼是產品的使命宣言或願景, 是值得的!
MVP 是不管什麼狗屁使命宣言或者願景的!
之前關於團隊使命宣言的文章有提到, 團隊的統一宗旨的重要, 但這次我想要說的是關於產品的使命宣言。
以我們的新產品來說, 它的使命宣言是:
傳達團結的美好, 透過遊戲的設計讓玩家體驗團隊合作以及眾志成城的感受。
很簡單的一段話, 我們團隊卻花了不少時間在找到它。 這個過程是經由很多的溝通, 以及腦力激盪, 從很多大家想像的畫面跟點子, 最後濃縮而成的, 我們想做什麼。
有了它, 就像有了定海神針, 你的設計、決策就有了依據。
有了它, 團隊的溝通就有最基礎的立基點, 討論的點子就不會無限制的發散。
如果這個產品使命宣言是大家共同所定義跟認同的, 團隊每個人就會把產品當作自己的小孩, 努力去讓它更好。花時間找到對產品來說不會改變的事物。 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時間紅利回報 。
快慢的節奏掌握得好, 才走得久
效能的定義——產出與產能必須平衡。 – Stephen R. Covey
這個效能的定義有個有趣的故事, 鵝生金蛋, 可以很好地闡述這個概念。
快速地製造出金蛋(產品)是每個人都希望能夠達到的, 但保持鵝(團隊)的心情愉快以及健康, 也是很重要的。 兩者之間沒有哪個一定比較重要, 取得產出/ 產能的平衡, 以長時間來看, 是最好也最有效率的。
換句話說, 一昧地尋求快速開發的同時, 很容易就失去了團隊的凝聚力。 要再將團隊凝聚起來, 所需耗費的時間精力往往是很可觀的。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