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反向數位落差:當科技成為人與人互動的障礙

最近一次,當我坐在紐約市一間酒吧裡頭,我突然發現了一件令我困擾的事: 酒吧裡的十四位客人,不分男女,全都專注地埋首使用自己智慧型手機,他們的臉龐在手機螢幕亮光的照射下,閃著詭異的光芒。

就我所知,酒吧中至少有三位女性年近四十,且單身未婚。就算她們此刻不是在酒吧裡玩手機,而是在家中上交友網站物色對象,她們難道不明白,放下手中那隻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手機,然後走向身旁的男士自我介紹,這才是她們該做的事? 少了手中那隻手機,偶然的搭訕或許可以為她們帶來一些有趣的事,或是料想不到的意外驚喜-像是有趣的對話 (「真正」的對話)。一個吻。甚至是情定終身。

兩項驚人的研究發現:

1. Morgan Stanley的調查指出,91%的美國人會把手機放在隨手可得的地方。

2. 有史以來第一次,人類盯著手機螢幕看的時間,會比睡覺時間還要多。

這兩個研究結果都不是甚麼好消息。

或許你也曾在擁擠的城市街頭,遇過一些不專心走路、忙著傳簡訊、而差點撞上你的粗心行人。或許只有一個,但也或許是一群這樣的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進行他們自以為是的 「溝通」。這群人無意識地行走,可能不小心撞上混凝土車自己也不知道。或許,以後我們這些不邊走邊用手機的人都應該穿上全副武裝的美式橄欖球球衣,把這些漫不經心的行人都撞飛。

或許是我自己的誤解,但我記得網路和其他這些科技裝置最初的目的不是應該要拉近人與間的距離嗎?

為什麼現在看起來,科技反而是阻擋人與人接觸的障礙?

或許有天人們會說,「這些『科技入侵』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的生活難道非得仰賴這些低能的機器嗎?」

人與人間的距離並沒有縮短。我們一邊用iPhone講電話,一邊和彼此離得更遠。當我們傳簡訊給妻子或丈夫時,彼此間的距離被越拉越遠。

電子溝通並沒有創造任何個人的人性互動。唯有透過直接與人當面互動,透過握手、微笑、擁抱或是親吻,來表達個人感受,才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光靠手機上的笑臉符號是不夠的。

在美好的藍圖中,老祖母應該要開心地和孫兒們互通電子郵件,傳傳照片、互訴關心。但這美好的願景並未實現,年長者還是用他們過去的老方法進行溝通。

當「網路婚姻」的概念開始出現時,我身邊沒有人是透過網路認識進而結婚的。不過,我倒是認識很多對在音樂會、酒吧、夜店或餐廳相識相戀而結婚的夫婦。他們認識的地方,就是我們熟悉的「真實世界」。

我等不及要看到網路婚姻持久度的第一份調查報告出爐。我無法想像網路婚姻會比一般婚姻更持久。

隨著新聞越來越容易取得,色情和賭博的內容在網路世界想必依然猖獗。這不是個好現象。

原本孩子應該在校園裡認真學習,但現在,多數的孩子因為有金主父母和學區的支援,而有了iPad輔助教學。但「多數」不代表全部。並不是全部的學童都用電腦學習。

原先的「數位落差」指的是無法取得電腦或網路所造成的差距。這原本應該是一個嚴肅正經、甚至可能會危害到經濟發展的問題。但現在看看「科技化」後所帶來的結果,再看看其他未使用科技的經濟體的發展,好像也不見得如此。

如果麻省理工學院在不久的將來向世人揭露了這樣的結果-「不使用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的人過得較快樂,婚姻較幸福,而且只有2%的失業率」,那簡直是太諷刺了。

原文: The New ‘Digital Divide’ -HuffingtonPost, by Bill Robinson

關於作者


PanX 泛科技

PanX 泛科技從科技議題著手,企圖把未來更清楚地描繪出來。從能源議題、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到物聯網、大數據、工業4.0、自造者,都是我們專注的內容。本帳號也會發布來自其他單位提供的新聞稿。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