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電視頻道多不是問題,彼此不競爭才是問題

文/田育志

提到台灣的電視產業,常會有許多人拿韓國的經驗來與台灣比較;的確,就資源上來看,韓國拍一部戲平均每集成本可以到三百萬台幣以上,相較之下,台灣若是每集有一百萬的製作費已經算是超高檔的戲劇了。所以製作成本的差距,也造成台韓戲劇在品質上的差異。

然而,資金真的是台灣電視產業最不足之處嗎?讓我們看看美國,在1980年代去管制化後,許多大企業陸續地跨足媒體產業,造成媒體產業出現集中化的情形,資源或產製都掌握在這些大企業手中;然而,美國的戲劇產製也在此時面臨製作成本下降的困境,進而影響到工作者的生存條件。

如果說,只要砸錢就能拍出一部好戲的話,為何當大企業掌握了美國戲劇產製後,並沒有反映在製作成本上?首先要注意的是,對大企業來說,他們投資戲劇產製的目的是為了收益,而這樣的收益是靠戲劇的好品質或是其他要件,並不是他們關注的重點;所以比起將資金花在製作成本提升戲劇品質上,大企業更常選擇的方式是將錢砸在行銷宣傳上。於是大筆的資金投入了戲劇,但不代表增加了產製成本。

另一方面,也因為大企業集中化墊高了進入戲劇產業的門檻,導致市場上的小製作公司、工作室無法與之抗衡,所以即便大企業們不投入資金在製作層面,讓戲劇內容求新求變,仍然不怕沒有人買單,因為他們的產品已經成為絕大多數消費者在市場上的選擇,所以也構成了美國戲劇製作成本不足的困境。

這樣看來,即便擁有了大量的資金,也不代表能反映在戲劇的品質上。而台灣,除了資金不充裕之外,更值得擔心的,或許是頻道過多的問題;然而,並非是指一百多個頻道數,瓜分了台灣電視產業的資源與收視群,而是,原本頻道間的彼此競爭,在台灣已不復存在!

不同於韓國熱門戲劇,收視率動輒30%起跳,台灣的戲劇收視率能突破5%已經足夠讓男主角裸泳了,如此輕易滿足的台灣電視台,光「超級星光大道」就能在一個周末重播八次,實在是看不出來有什麼地方想努力地提升台灣的電視產業品質。而失落的競爭過程,也讓市場無法淘汰不適合的節目頻道,導致全體電視產業的向下沉淪;比起資金不足,這才是令人更擔心的產業前景阿。

關於作者


PanX 泛科技

PanX 泛科技從科技議題著手,企圖把未來更清楚地描繪出來。從能源議題、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到物聯網、大數據、工業4.0、自造者,都是我們專注的內容。本帳號也會發布來自其他單位提供的新聞稿。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