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數位化時代下的電視台記者

文/游蓓茹

台灣推動數位電視,將在民國101年6月底關閉無線電視台(台視、中視、華視、民視)的類比訊號轉成數位訊號,承擔數位內容之一的電視台新聞部,作業方式勢必也要作出改變,新聞記者的產製也早因為新科技的使用而產生改變,角色也因此有所轉換。

根據Ursell(2003)的調查研究顯示,新科技的出現、新聞出口增多,記者必須用相同的新聞材料,產出不同的平台所適用的內容,新進記者必須具備多項技能(multi-skilling),像是過去只需寫平面新聞的聯合報記者,現在都必須產出相同內容、經過簡單配音、剪輯的影音新聞,這在產製時間壓縮、工作變多的情況之下,記者的勞動條件相對惡化,過去曾經一再強調記者的核心能力,像是觀察分析社會現象、監督公權力、訓練撰寫特稿的核心本質,慢慢變得不被看重。

大致上來說,電視台記者在中午十二點以前要交差,最晚十一點要回到公司剪新聞播出帶,從八點進公司到十一點之間要製作一到兩條新聞內容成品,時間壓力下最容易產出的客觀新聞模式,有著平衡報導、正反並陳的方式、或是直接引用報紙上既有的訊息,最能符合短時間內製作的需求,另外更細節的工作情形,如:新聞成品是否要用電腦動畫輔助呈現、攝影記者所拍攝的畫面是否足夠、能否找到受訪者、等…都無法在短時間內一一要求,因為勞動條件的惡化,導致新聞內容的低準確度、低事實可信度、低度平衡報導,所以新聞內容的品質與整體的勞動環境脫不了關係。

數位化時代的記者,不但需具備多項媒介技能(泛指網路搜尋、具影像概念、具基本剪輯能力等),現在因為新聞出口太多,不再有所謂的截稿時間,商業電視台的情況更為嚴重,記者也沒有時間與精力去蒐集屬於自己原創的新聞資料,多半以二手資料加以報導,相對的來說,記者是否具備新聞鼻或是資深就不是那麼重要,因為媒體已經不再強調教育功能與資訊功能,且新進記者不再需要接受職場完整訓練就可出門跑新聞,資深記者(人數變少)也沒有立場與時間去教導年輕記者該如何跑新聞,且Ursell的數據顯示,現在許多本科系畢業的學生都不再想當記者,因為新聞業早已失去過往的本質。

身為新聞記者其中一項特殊政治性地位,在於身處公共領域與民眾之間的一個中介者(Ursell,2003),從網路時代開始轉變的勞動條件,因此改變身為勞動角色與影響力,對於身處網路新時代的年輕記者,可能要先理解角色轉變與環境的關係,才不至於因為長時間在學院內與現實脫軌,一出社會反而失落太大,容易空懷有熱情但也相對被打擊越深的情況。

引用文章:
Ursell, G. (2003). Creating value and valuing creation in contemporary UK television: or “dumbing down” the workforce. Journalism Studies, 1(1), 31-46

關於作者


PanX 泛科技

PanX 泛科技從科技議題著手,企圖把未來更清楚地描繪出來。從能源議題、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到物聯網、大數據、工業4.0、自造者,都是我們專注的內容。本帳號也會發布來自其他單位提供的新聞稿。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