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威專欄 / 參加創業活動的幾個意義跟建議
我參加過很多創業活動,也辦過很多創業活動,有時候擔任講者,有時當主持人,有時做採訪,更多時候我是一般的參與者。我想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談談創業活動的意義。
之所以想寫這個題目,是因為我看到有些創業圈的朋友認為參加這些活動沒啥用處,浪費時間。也看到 YC 對加入的創業團隊的要求就是不要去參加這些活動,專注地把產品搞出來搞好再說。其實這些說法在不同的脈絡下都對,所以我會綜合來談在不同脈絡下參加創業活動的意義。
首先,如果你做的事情跟目標客戶是 2B 的,而且客戶範圍不包括網路公司,那麼網路圈的創業活動對你是沒有用的。
如果你的產品或服務還沒做出來,我不建議頻繁參加活動,因為你除了換換名片以外,沒有人能夠對你留下足夠深刻的印象,也不太可能談成什麼好的合作 deal。其實只要想見,有好的產品可以秀,網路圈其實蠻扁平的,該見的都遲早都會見到的,不用急。
如果你是還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麼,或是還沒確定要不要投入網路創業或新創公司的,例如很多學生的狀況,我建議你多參加,也多看書。密集地參加過一輪之後,就會比較清楚是否要改變心意。
如果你是已經在網路新創裡頭工作,但不是創辦人等級,我也建議你參加,但不用太頻繁,就當作業內切磋交流,其實是對自己在這條特別的路上繼續走下去很好的支持。若想跳槽什麼的,也是個了解目標公司的管道。
如果你是公司的 BD,公關,或是主要對外的共同創辦人,那參加這類活動是很有用的。並不是指聽其他公司講什麼很有用,事實上,講者在台上講什麼乾貨水貨都只是個開頭,講得好我們當然收穫良多鼓鼓掌,講得差也別失望,他可能是故意的,因為他不想要當出頭鳥。別被表象迷惑,重點是確認這個人跟他的公司對你到底有沒有幫助,然後主動去結識該認識的人。
參加創業活動會看到有些人像是花蝴蝶一樣,認識所有的人,所有的人也都認識他,聊得很開心,這是因為他就是做這個的。不是每個人都得當這樣的角色,也不是參加活動就得逼自己瘋狂認識人,換名片,掃 Line或 Wechat,其實觀察人也是很有趣的。
如果想要快速認識人,我建議的做法是馬上拿產品出來秀,不管是 app 還是網站,都比胡亂噴來得有效。如果自己公司有 T-shirt,一定要記得穿出來。如果自己做的東西在市面上已經有類似的產品,不用避諱說自己做的是「Airbnb for xxxx」或「Evernote for oooo」,這樣最好被理解。
有的創業活動辦得好,有的不怎樣,但既然都參加了,如何從活動中榨出最多價值就是自己的工作。如果自己就是搞媒體會展活動的,更可以見賢思齊跟反省。
最後,如果自己的身份是講者或與會嘉賓,其實這場活動對你的價值最高,除非你覺得自己超級高大上,來參加是給主辦單位面子,根本不想多待,否則就好好當個推銷員吧。
最後的最後,如果你是主持人,那麼請一定要 high,把狀態調整好,逼出腎上腺素,因為主持人決定了絕大部分活動的氛圍,而氛圍決定了交流是熱絡還是冷淡,台灣人普遍還是比較害羞的,要有效擊破這層障壁,釋放每個人心中的巨人。這很難,我也只能偶爾做到,但以此為目標。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