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台灣:時代基金會蓋車庫,來砌一座 Garage+ 創業社群空間

近年越來越多人投入到新創工作之中,台灣建立創業空間、加速器或是 Fablab 的風氣亦逐漸盛行,像是 AppWorks(之初創投)、台灣第一間新形態的 Co-working Space 政大創立方,以及結合 Co-working Space 和  Fablab 的台南數位文創園區-胖地,藉由這些地方,提供新創工作者或是自造者 (Maker) 更多機會和發展。但是育成中心的功用僅止於釋出空間嗎?更多的創建意義或許在於營造出創業社群,令各界能夠互相交流、學習。時代基金會在 2012 年成立的 Garage+ 在近日獲得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贊助 200 坪空間,但他們不僅是建立一間育成中心,專案負責人盧志軒 Jason 強調,他們要打造新型態的創業社群。

Garage+ 專案負責人盧志軒
Garage+ 專案負責人盧志軒

Garage+ 的社群脈絡

成立於 90 年代的時代基金會長期致力於推動經濟產業政策、創業教育、培養人才,像是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IT)台積電廣達電腦國泰金控等皆為合作夥伴,Garage+ 專案負責人盧志軒 Jason 說道「時代基金會已經成立二十幾年,累積許多社群人脈與育才經驗。在網路時代,我們開始思考還能提供什麼服務讓台灣產業更為熱絡,使創業環境更為友善」。因而決定成立 Garage+ ,整合過去的社群資源,像是邀請過去合作企業如廣達、台積電等,以及過去孕育出的創業家回到 Garage+ 帶領新的創業家,藉以拓展合作網絡,提供創業者與進駐團隊資金、業師、課程訓練、人才招募及空間等資源。

除此之外,對於招募的團隊,盧志軒表示除了一般創意產業、 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同時亦有醫療科技、綠色科技,農業與食品安全創新等團隊加入,期望透過新科技或是產品回饋於社會。「Garage+ 並不侷限團隊類型,除了希望透過各式各樣的團隊互相接觸,進而交流、合作外,也期望能夠給予各行各業幫助,而非專注於單一產業」。另一方面,Garage+ 亦有日本、韓國團隊進駐,注入國際想法,彼此碰撞交流來激起更多的火花,甚至創造新興產業,「我們也期待各個團隊透過日常之中的相處找到合作機會,不要只在國內各自發展」。

海外市場並非說走就走

台灣在過去其實培養了很多優質 PM,在整合能力方面亦很優秀,並且願意包含多元的市場。因此,即使面對中國市場仍有許多優勢,盧志軒認為「中國什麼產品都找的到、什麼資源都有,但是人多反而雜,相較之下台灣合作溝通能力更為良好,也正是不少國際團隊願意來到台灣的原因。雖然現在很多人認為台灣在扶植新創方面落後很多,不過許多國內硬體大廠與 Garage+ 開啟合作,傳統產業亦想要開始嘗試新的想法和做法」。盧志軒另外表示,台灣應該要謹慎分析後,再選擇進入「哪個」市場。舉例來說,東南亞有許多不同國家,每個市場亦有差異,不要只是喊著「進入東南亞」的口號,應該了解市場後再找尋切入機會。

對於台灣創業環境,盧志軒最後提到,「即使政府或環境有諸多限制,但我們必須先身體力行地做,想辦法幫助台灣走出去」。Garage+ 有時代基金會多年的業界耕耘,或許能加速傳產巨頭們與新創的交流,以期打破舊有限制。同時也期待國際團隊的進駐,能將台灣在亞洲的創新角色扮演得更為鮮明、出色。最後,其實眾多加速器皆在打造創業社群,但彼此之間是否有連結,能否凝聚更全面、非破壞的力量,讓我們繼續觀察。

 

延伸閱讀:你誤會「破壞式創新」了!Paypal 共同創辦人 Peter Thiel 告訴你為什麼!

參加活動了解破壞式創新:Peter Thiel 在台灣能創業成功嗎?《從0到1》-PunNode Probe

關於作者


Lafu

畢業於歷史學系。在韓國晃蕩一年回來後,想念那不會過敏的鼻子,以及到處都是泡菜的國度。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