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誤會「破壞式創新」了!Paypal 共同創辦人 Peter Thiel 告訴你為什麼!
別搞破壞
矽谷對「破壞」(disruption)非常著迷。「破壞」原來是藝術界的術語,現在用來形容一家公司如何運用新科技推出低價的低階產品,逐步改善到最後取代現有廠商以老舊科技提供的高階產品。這大約就是個人電腦出現時對大型電腦造成的衝擊,一開始個人電腦似乎不太重要,但後來卻主導市場,今日的行動裝置可能正衝擊個人電腦。
然而,「破壞」在最近已經完全成為時髦新潮的祝賀語。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流行很重要,因為創業家會扭曲現有競爭的認知,把「破壞」形容成對現有企業的威脅,所以新創事業著迷於破壞,意味著他們透過舊企業的眼光來看待自己。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對抗黑暗勢力的起義者,你就會執著在發展道路上的障礙。但如果你真的想做出點新東西,創新的行為遠比那些舊產業不喜歡你的創新來得重要。的確,如果你的公司能被簡化成反對既存的企業,就不可能是全新的企業,很可能無法成為獨占事業。
「破壞」也會吸引注意,破壞者是找麻煩的人,而且找到麻煩了。搞破壞的小孩會被送到校長室,找麻煩的公司常挑打不贏的架打。想想看音樂網站 Napster, 它的名字就代表麻煩。哪些東西可以讓人陷入麻煩?音樂⋯⋯小孩⋯⋯也許沒其他東西。Napster 當時的年輕創業家尚恩. 芬寧(Shawn Fanning) 和西恩. 帕克(Sean Parker)在 1999 年威脅要顛覆唱片產業,隔年他們上了《時代雜誌》(Time)封面,一年半後全都進了破產法庭。外界可能認為 PayPal 有破壞力,但我們不想直接挑戰大型競爭對手。當我們推廣網路付費時,確實從 Visa 那裡搶走部分生意。你可能上網用 PayPal 付帳買東西, 而不是拿 Visa 信用卡到商店裡買。但因為我們擴大整體付款市場,Visa 信用卡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整個產業得到正面效益,不像 Napster 和美國唱片業陷入負和賽局,帶來負面效益。當你擬定計劃擴展至相近的市場時,不要搞破壞,儘量避免競爭。
讀好書、跑論壇、聊創業:Peter Thiel 在台灣能創業成功嗎?《從0到1》-PunNode Probe
Cover photo via TechCrunch@Flickr, CC License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