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鄉民如何決定國家的命運?

Google Ideas負責人表示,科技將改寫市民與政府間的關係。

因科技而起的阿拉伯之春,掀起中東革命浪潮,如果說有人預見這個情形,那就是Jared Cohen,前美國國務院幕僚,現任Google智庫Google Ideas的負責人。

2004年時,Cohen在伊朗南部城市Shiraz的一個市集上,看到一群奇怪又沉默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他們刻意忽略身邊的人,專注地使用自己的手機。Cohen不久後發現,原來這群年輕人計畫在這個網路使用被政府嚴格限制的地方,再造一個自己的互聯網。這群人使用短距的藍芽傳輸系統和其他地方的陌生人溝通: 為樂團徵貝斯手、推銷夜店活動或賣東西。當這群人工互聯網的成員們被問到,擔不擔心被警察抓時,他們紛紛大笑。他們說,超過三十歲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原來我們還有這一招。

Cohen最近參加一場亞利桑那州Techonomy研討會時表示,這個事件讓他對於中東專制政府的未來,產生不好的預感。他說,「這些人用科技打破規範,他們自立組織,總有一天這會使他們會做出其他違法、被政府所禁止的事情。」

當時,他告訴國務院同僚這件事情,但無人在意。2009年,手機和網路促使伊朗民眾串聯,上街抗議選舉不公;2010年科技主導的抗議行動情勢蔓延,整個中東政治局勢最終被科技革命行動所改寫-Cohen當時一定很想說,「早就告訴你了吧!」

在伊朗抗議者Neda Agha-Soltan槍擊影片被上傳至YouTube之前,該影片已透過Cohen所見的藍芽連絡網在當地民眾間輾轉流傳。藍芽科技以及透過Facebook和Twitter串聯的國際群眾們,點燃了今年埃及動亂的開端。當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癱瘓手機網絡和網路系統時,這種限制科技使用的手段,反而火上加油,原先對抗議行動不感興趣的人們,也因為網路受到管制憤而走上街頭。

Cohen深信,這些事件預言了科技將完全地改變市民與政府間的權力平衡。他說,「政府過去只要應付一定數量的市民,但現在人們在網路上都有多重身分。每個市民在網路上還有個虛擬分身,同時可能還扮演跨國活動分子的虛擬角色。」

Cohen說,在實體範圍內,國家政府有幾乎絕對的控管權,但在市民控制的虛擬空間中,政府缺乏權限。「我們正身處紛雜的過渡期中,未來會有折衷方案,在市民與政府間形成全球性的社會合約。」

不過,網路並不能創造出團結一致且持久的政治行動,這對政府和市民都帶來許多困擾。甚麼樣的網路行動大到需要政府做出回應?如何不反應過度,以免引發更嚴重的市民行動?這些都讓政府相當為難。另一方面,科技所帶動的抗議行動,無拘無束又不分階級,市民相對地也要承擔一些風險。Cohen說,「對市民而言,發起革命有多容易,要收尾就有多困難。科技不會幫我們創造民主的領導者和組織,因此市民有時候得自主動員。」

原文:How Internet Citizenry Will Decide the Fate of Nations—Technology Review

關於作者


PanX 泛科技

PanX 泛科技從科技議題著手,企圖把未來更清楚地描繪出來。從能源議題、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到物聯網、大數據、工業4.0、自造者,都是我們專注的內容。本帳號也會發布來自其他單位提供的新聞稿。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