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行 VoiceGO! 小幫手,看行動網路如何翻轉語音服務|專訪賽微科技創辦人
生活行 VoiceGO! 是一款入選 Google Play 2014 上半年生活類最佳的 App,看看它在 Google Play 的名稱《生活行(台鐵高鐵公車字典美食電影股市樂透)VoiceGO》,就知道其服務包山包海。為什麼要開發這麼多功能,而 VoiceGO! 又蘊涵了什麼語音服務?PunNode 採訪生活行開發團隊——賽微科技創辦人何泰軒,聊聊賽微科技的產業發展與轉換。
何泰軒表示自 1992 年開始鑽研語音技術,參與過微軟與 Apple 專案,同時設計微軟新注音輸入法的演算法。在 2000 年時創辦賽微科技,聚集國內人才研發語音辨識與合成技術。賽微在創立初期便以外銷為目標準備多國語言支援,目前已經有 32 種語言可以作到指令式辨識。針對這些語言,四處錄音蒐集資料就花了十多年,也因此門檻頗高,新進競爭者很少,在台灣只有賽微專注技術開發且進行商品化研究。過去輝煌時期曾有二十幾家手機廠商採用賽微的解決方案,多達 5300 萬台行動設備預裝,直到最近 Acer Liquid X1 新聲控手機也與賽微合作聲控拍照技術。在 2008 年 Smartphone 盛行之前,製造商會幫使用者預裝軟體,但 Smartphone 之後消費者自己主動買 App,預裝的預算被製造商砍掉,賽微於是轉型開發車用語音服務,從一開始與導航王、PAPAGO 軟體技術合作,之後直接與車用電子廠商合作,現在台灣大部份車用電子廠商都採用賽微語音技術,例如 LUXGEN 的全系列車款。
行動網路時代的產業轉型
雖然轉型漸漸穩定,但行動網路服務排山倒海而來之時,何泰軒發現賽微處於極度上游的位置,離終端消費者的想法越來越遠,於是希望開發產品了解終端消費者需要什麼產品與資訊,記錄他們使用語音功能的行為,因此產生了生活行 VoiceGO!,開始往 to-C 的市場走,除了 App 以外也透過 PC 端網頁提供資訊。對於生活行內容如此廣泛,何泰軒解釋,是因為消費者回饋什麼,他們就加什麼,希望它能夠像懶人包一樣,使用者不用另外下載其他 App。當然常有人建議 App 應該專精一項功能,但市場上這樣的 App 已經很多,賽微反其道而行做一個懶人包,反而因此抓住了另一個族群的使用者。並且觀察到生活行的客層多為成年人,且以專業人士、白領族群居多,他們平時工作忙碌,沒有太多時間仔細研究每一個 App,希望能有一個品質不錯的工具精確地提供各種生活資訊。
目前生活行營業模式以廣告為主,不過對於終端的消費行為還在研究,也為此拜訪了許多 App 開發者,發現大家面臨的大問題都是很難獲利。目前生活行團隊約 6、7 人,下載數超過 200 萬,App 30 分鐘活躍用戶約 2000 人,不重覆 DAU 10萬人,不重覆 MAU 75萬-80萬人,照理說是蠻可觀的流量,但廣告效益仍不理想。或許因為資訊類 App 無法增加用戶黏性,使用者往往查完資料立刻就離開。之後將開發新服務,像設立討論區讓使用者發表意見,建立社群與新聞推播,讓用戶停留時間變長,回到 App 的頻率增加。
賽微科技本身方向還是語音研發為主,將技術結合實體販售,畢竟作了十幾年,資源豐富,和客戶也建立了深厚的關係。生活行是純做網路服務,未來若商業模式成熟,獲利穩定,也可以考慮獨立出去。商業模式必須基於好的流量,短期內生活行將透過優化現有功能如交通、天氣等,還有開闢討論社群來增加 DAU。除此之外盡量將語音辨識優勢帶進生活行,針對功能強化。像是 App 中本來就有《小幫手》的語音服務,短期內會將語音與路況整合,使用者開車時就不需要動手查詢,直接開口詢問便可知道路況、路線、目的地天氣、附近加油站、停車場等資訊。
後記
對於語音技術的發展,何泰軒表示從事語音技術研究 22 年來,看見服務的使用率逐年成長,技術也越來越成熟。除了生活行,賽微也開發合作外部 to-C 應用專案,像是與台科大唐玄輝教授合作開發的 iListen 獲紅點溝通設計獎,協助聽障者與外界溝通交流。語音或許常被看作生活工具,但對於弱勢環境,其意義更為重大。除了作為指令工具外,相信它的成熟也將替生活帶來更友善的改變。
不過賽微既有的語音技術在行動網路服務越趨蓬勃之時,Siri、Cortana 等語音助理將來與各種生活應用整合,如行車控制 App 等,屆時或將面臨另一次轉型。而對於生活行 VoiceGO! 本身,若要增加用戶黏性,卻仍瞄準忙碌的白領階級,可能與廣告獲利方式產生矛盾。將功能去蕪存菁突顯其功能特色,建立品牌形象後,開發新的客戶階層或許將打開不同市場。
延伸閱讀:國際:Google Play下載量遠超過 iOS App Store,但營利大輸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