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威專欄 / 創業者如何與科技媒體互動?
台灣薪資久未調整,創業與加入創業團隊成為很多年輕人的優先考量。同時中央或地方政府試圖以鼓勵創業來改善青年失業,尤其在學運之後,資源大量挹注,但作法仍有諸多問題。加上科技創業概念不容易理解,商業模式也通常未經驗證,主流媒體報導往往膚淺,無力深化處理,因此就算創投資金滿手欲投,也老是抱怨優良標的難尋,造成創業者跟創投之間的互不諒解。
科技媒體在科技創業生態圈中扮演重要角色,能有效協助資源跟資訊流動,是改變現況的關鍵行動者。創業公司渴望被看見,因為這樣才能獲得市場反應、接近投資者、提高估值。同時創投也亟需減少找標的的成本,擴大創投本身的聲量。在同樣急切的政府這端,為了跟不熟悉的創業圈接軌,也需要新且有效的平台。
台灣是中美日韓大網路企業共同競逐的市場跟跳板,是一個超級驗證區,其實有非常多有趣或重要的事情在台灣發生。有別於其矽谷表親的高大上,在亞洲科技媒體雖然規模都不大,但在各國科技創業生態系中扮演的角色更特殊。例如以新加坡為基地的Tech in Asia跟e27,就積極在亞洲布網,特別是朝東南亞拓點。e27有新加坡政府支持,所主辦的Echelon大會是亞洲網創必去活動,更在亞洲各國重要都市辦衛星活動插旗。Tech in Asia也不示弱,去年在印尼辦的Startup in Asia大會請到了印尼總統,今年更是接連要在新加坡、東京、雅加達辦三場大會。
中國的科技媒體因為翻譯國外資訊速度快,加上中國市場猛烈變化,具吸引力,原創文章屢有佳作,因此像是36Kr、PingWest、虎嗅、鈦媒體、i黑馬、雷鋒網等都有很多台灣讀者。這些科技創業媒體各有特色,但總歸來說是比較專注於經營中國國內市場。除了PingWest以外,因為它們已經到矽谷、香港等地辦過招牌活動SYNC,也即將在台北開辦第一場。
科技媒體的商業模式其實沒有太大創新,不脫內容經營授權、諮詢課程顧問、招聘黃頁、會展贊助、活動收費以及國際溝通代理人。
創業者跟科技媒體溝通或尋求報導時,必須要記住新聞不再是單向的講演,而是雙向多線並進,因此營造良好對話才是正途,而非強求正面報導,反而互相傷害。科技媒體當然是要幫助創業者,但身為媒體,我們追求觀點跟乾貨,只能空談廢言的創業者就省省。科技媒體沒有版面限制,創業者不用擔心提供太多資訊無法消化,因為去蕪存菁是我們的工作。但科技媒體也多半是非常忙碌的,因此創業者若能盡量把資料處理得更友善,例如提供媒體包,把logo ai檔案、產品介紹、團隊照片、有趣故事、得獎經驗等都整理好,呈現出「歡迎隨時聯繫」的狀態,會讓科技媒體更樂於報導。
最後,科技媒體的讀者多半是科技早期採用者或是創新者,沒耐心跟愛挑剔是必然的特質,所以與其等科技媒體青睞,主動開設部落格或直接申請成為科技媒體作者,或許是更快也更有幫助的曝光。我們都知道,在網路時代,透明開放的公司能吸引最優質的用戶,害羞溫良恭儉讓只會錯失一切。
(本文同步發表於數位時代2014年8月號)
photo via zedzap@Flickr, CC License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