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電子書會不會摧毀閱讀的民主化效應?

如果亞伯罕林肯活在一個窮人小孩無法接觸書籍的世界裡,他還有可能當上總統嗎?

Amazon於21日宣布,他們終於為美國的公立圖書館推出能與Kindle電子閱讀器相容的電子書,這是電子閱讀平台迫切需要的演變。但這項發展卻未能解決另一個更大的問題,而且Amazon商業模式的每個部分都使這個問題惡化。

知識的取得向來被視為是公共利益不可或缺的部分,用經濟術語來說,就是「公共財」,這也就是為什麼圖書館一直以來是由稅收和慈善事業所支持的。(在十九、二十世紀交替之際,Andrew Carnegie決定資助2509所圖書館就是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慈善例證。)

照片中是位在美國休士頓的卡內基圖書館。Andrew Carnegieg資助了許多美國圖書館,因為他相信知識和教育屬於公共財產。圖片來源:原文出處
照片中是位在美國休士頓的卡內基圖書館。Andrew Carnegieg資助了許多美國圖書館,因為他相信知識和教育屬於公共財產。圖片來源:原文出處

要是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人回想一下自己接觸書籍最早的經驗,我敢打賭,幾乎所有人一開始都是接觸二手書-家中傳下來的書籍或是買來的二手書。電子書完全摧毀二手書市場,也消除了圖書館(也就是大眾)對已購買的書籍的控制權。

除了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電子書無法被轉借或轉賣。它們不能被當作禮物送人,民眾也不會在朋友家或圖書館的書架上發現它們。不像那些被世人挖掘出的古書,為我們帶來文藝復興,電子書不會”復興”,也不會永遠流傳下去。因為,出版商們已經明定限制圖書館每本電子書只能出借26次。

如果未來完全轉化成電子書,且圖書館無可避免地成為最大購書者之一,那麼書籍擁有權的彈性將不復存在。知識,就像書籍一樣,將成為某人專屬的東西了。

更糟糕的是,電子閱讀器本身也有些問題。價格下滑或許能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利益可能還是會驅使電子閱讀器製造商設定他們所能接受的價格門檻,並試圖不斷地更新面板功能,推陳出新以平衡價格。

書籍是少數幾種不需外在輔助裝置來播放的媒體產品,而電子書和書籍不同的是,電子書在讀者和知識間築了一道屏障。像之前提過的,有些阻礙是由電子權利管理和其他運用知識產權法來收費的方法所組成,但有些是較不著痕跡的。

在美國,每五個小孩就有一個活在貧窮線之下,如果世界經濟持續面對高築的債務,這個數字還可能會再增加。在過去,想要讀本書只需基本的識字能力就好,這起碼是我們的公共教育體系還能夠提供的。

試想一下,出生在原木小屋,家境窮困的亞伯罕林肯,利用家中少少的藏書自學,但早期教育的發展卻因為家裡買不起電子閱讀器而停滯不前。還有其他許多例子,鮑比狄倫在自傳中回憶初到紐約市的日子,剛開始身無分文,於是他整天泡在朋友家的書堆中,一遍又一遍地,反覆閱讀經典詩作,找尋自己的聲音。

當然,這些事比較極端的例子,但不可否認的是,書籍對學習有民主化效應。它們與生俱來的特質帶來知識的傳播。可持久保存,造價便宜,數量豐富,要丟要保留全端看書的主人,我們一直將這當作裡所當然,但這其實就是知識公民背後看不見的隱形推力。

所以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希望書籍臣服於知識落差嗎?看看二十一世紀運行的軌跡,這麼做是明智之舉嗎?

原文:Will E-Books Destroy the Democratizing Effects of Reading?

照片中是位在美國休士頓的卡內基圖書館。Andrew Carnegieg資助了許多美國圖書館,因為他相信知識和教育屬於公共財產。圖片來源:原文出處

關於作者


節點

「『節點』(Node)是運輸系統中一個重要的結構要素,通常指一群人共同活動的聚落。」台灣過去曾經是奇蹟的代表,但在這十年來的網路變遷當中,台灣卻不知不覺與世界脫節。所以PunNode期望能透過資訊的流通,消弭台灣與全球產業的鴻溝。本帳號將會發表各方投稿,針對ICT創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你跟我們聯繫。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