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軟創投加速器,看見一個新的微軟
微軟不一樣了,起碼在我更認識微軟創投加速器之後,我認為微軟正以跟其他科技巨頭不同的方式在佈局未來。
微軟創投加速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創業加速器計畫之一,在全球共有九個據點,其中有三個位於亞洲,分別是印度的Bangalore、以色列的Tel Aviv及中國的北京。北京的微軟加速器成立於2012年,每年舉辦兩期,至今進行到第四期,共累積66組團隊,育成期間進駐的團隊能夠獲得為期4-6個月免費辦公空間、培訓活動、創業導師諮詢、早期用戶對接、市場行銷支持、創投媒合及價值6萬美金的微軟雲服務等各種免費資源。在第四期獲選的團隊中出現第一支台灣團隊「活動通」(中國叫活動行),在微軟加速器的培育下,目前已完成數億台幣的A輪融資,PunNode之前也曾採訪過他們A輪之後的目標。
因應目前第五期進駐團隊的招募活動,微軟創投加速器中國駐企技術官沈強(CTO in residence)親自到台灣進行團隊拜會,我們也採訪到沈強,試圖更了解微軟創投加速器對微軟的意義:
微軟創投加速器在中國協助非常多創業公司,提供豐沛的資源,在台灣也從2009年推出 BizSpark。你認為做這件事,對微軟最大的益處是什麼?
現今的科技發展,已經演變成整個生態系統的戰爭,除了很好的服務與產品外,還要有好的合作夥伴、APP、Solution等圍繞在周圍,同時更重要的,還要有好的商業能力,整個龐大生態系統必須帶給用戶或企業更高的價值,這樣才能堅定他們的使用決策。因此對微軟來說,透過各式各樣的方式來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這往往代表一些全新的應用場景,而創新能力所帶來的新生產力,則毫無疑問增加了微軟的價值。
我好奇的是,微軟的加速器並不要求成員要開發出WP相關的產品,您認為單單創造一個生態系,它的益處就會反饋到微軟這邊嗎?
其實微軟加速器還有一個目標,是發現和培育未來的戰略合作夥伴,而非只把他們當成客戶。我們將自己定位成生態系統的扶持者,因此我們會看中和培養夥伴們影響未來的能力,未來這些夥伴若能在許多細分領域裡佔據領先的位置,那對微軟才是最大的價值。
微軟的Venture跟其他公司的Venture有那些不一樣的地方?
各公司的做法不一樣,希望能達到的戰略目標也不一樣,有些為了戰略收購,有些是為了收入結構,但微軟目標很明確,就是生態系,投資是我們的工具而非業務,我們的本業是透過軟體與服務去改善人們的生活,這是我們的使命所在,這裡頭包含用投資工具去做創業的生態系統,而同時,我們也有收購Nokia、Skype等等。投資搭配加速器,是微軟最有利的武器,其實Microsoft Ventures是建立創業生態系統業務的總和,有陳晴所管理的BizSpark Program、廣義上的企業扶持,還有投資基金等項目,組合起來是個立體的幫浦引擎,幫助微軟更具競爭力。
您擔任這個新職位不久,有哪些特殊的感想?
這要先介紹一下我的背景,從兩千年加入微軟到現在第十五個年頭,中間雖然有兩年的時間離開微軟到Nokia,但整體來說對微軟還是蠻了解的。中國微軟創投加速器成立只有兩年的時間,與過去的微軟相比,在做法及心態上更加開放,這些開放包括Ventures、微軟生態系、生態系背後的產品策略等。因此目前的決策,著重的並非眼前的利益,不是股權的投資,也不是從Startup上獲得回報,而是更加長遠與策略性。
您認為這樣長遠的策略也是近期以來的改變嗎?還是一直都在微軟企業文化裡面?
當然不是近期的改變,只是落實到創業生態系統建設上的做法不一樣,過去的BizSpark Program,依賴的是微軟技術平台的力量,但今天我們以更開放的角度去思考,Startup真正想要的商業價值是什麼?因此我們提供的幫助已經超越平台的資源,邁向更高價值的服務體系,例如團隊發展選擇的方向、技能的提升、商業能力的提升、融資等。現在我們會想的更深一點,往前多走一步,就像自己做企業那樣,每天想著生死存亡的問題,想著如何快速發展,將問題找出來,將資源找出來,全方面的投入。
微軟跟過去相比的確更開放、更願意做長期性的策略,您認為這是微軟因應競爭對手而做的改變嗎?
這是一個混和的因素,一方面來說的確是競爭環境的變化,使得生態系統的重要性越來越高,Windows的蓬勃發展,讓我們很早就注意到開發者,並不斷地重視他們的聲音,而現在發展的變化,開發者依然很重要,但是幫助開發者的方式發生了改變,因為競爭,讓開發者有許多選擇,他們會比較各生態系的價值,因此對於我們來說,這也是不斷地學習,在競爭中學習並發現開發者新的呼聲,而我們的動作就是對他們的回應。
微軟創投目前在全球有6個加速器,3個辦公室,將近200個合作夥伴,然而絕大多數還是在北美跟歐洲,亞洲目前密度較低,接下來會有其他新的亞洲據點嗎?
目前網站上列出來的是我們全球的夥伴,但事實上做微軟加速器,每個區域又有在地性的合作夥伴,以中國來說,我們的VC陣容特別壯盛(目前在中國已經與一百家VC建立合作),此外還有創業第三方加速器的合作夥伴、媒體創業社群的合作夥伴等,這些在地夥伴都沒放入網頁裡。
我們當然有其他據點的規劃,但我們思考會再深入一點,並不會將現有模式做複製,主要考量有兩點:
一、當地的創業系統如何?微軟創投加速器能不能更有效的幫助最多的創業者
二、當地聚集的創業團隊強項在哪裡?微軟要怎麼去整合不同的資源力量去幫助他們。
您說到微軟在中國有上百位夥伴,那跟夥伴合作的條件是什麼?
彼此在理念及觀念上的認可,並且希望能替創業者帶來更有利的資源,不同類型的合作夥伴提供的幫助不一樣,VC可能是Office Hour,媒體類的合作夥伴,可能做聯合活動,而產業類的夥伴,則提供創業需要的相關資源、內部產品或市場對接的機會。
目前微軟投入很多在Venture上面,這樣規模的投入,其結果是否有合乎你們的預期呢?
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過去兩年時間內,北京加速器做了四期,可以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看他們的成長,從投融資上來講,有90%的企業獲得各階段的融資,這比例相當之高;從公司價值成長上來看,大多數企業經歷加速後,公司估值平均增長了五倍,若以用戶來計算,透過這些企業去服務的用戶已經超過1億的規模,每一項都超乎我們的預期。
所以這樣的成績,是否會更激勵你們在北京的投入呢?
當然會加大這方面的投入!過去我們提供一些銷售管道幫助新創企業更快走入市場,但我們下一步要做的是幫助成熟的企業去尋找創新的力量,目前的產業有許多新興的領域,像智能家居、智能醫療、智能交通等,這些領域匯集大小不同規模的產業者,各有各的優勢,而微軟所要做的是融合新創企業與成熟企業,一起引領未來的發展。
微軟在新CEO Nadella 上任之後,有很多人期待他帶領微軟把目前在消費市場的劣勢扭轉,你對Nadella的領導風格有什麼看法?你認為微軟創投在他的佈局下,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他很重視創新,早在他成為CEO之前,就到剛創立的北京加速器做拜訪,而在升任CEO以後,不僅花費很多心血在內部創新,還有對創業生態系統的重視,重新整理雲端及行動時代裡,微軟業務的變化,並重新塑造與合作夥伴、Startup及社群間的關係。經過他的努力,今天已經可以看到許多變化,像是在看待競爭對手Android、iOS上面,我們出了Office for iPad,另外也出了Lync、Onenote等服務可以連結到其他平台;同時我們也支持Windows Phone生態系的發展,但不會阻止我們加速器的團隊發展Android或iOS的服務,只要做的東西對用戶有很高的價值,我們一定全力支持,即使這些東西會與微軟的核心業務發生競爭。
以您的看法,台灣這邊有哪些可以去加強,哪些是我們的強項,您會建議台灣的團隊如何去善用這些強項以及善用微軟資源?
台灣過去在全球科技版圖上是很重要的一塊,經過多年的積累,到今天依然有許多可以利用的地方,像是大量的工程師與設計師,另外也有許多文化交流的機制,讓許多創新、創業、設計資源更加豐富,這都是發展創新事業的好基礎。台灣目前必須利用互聯網上的服務去解決本地的問題,像是保險、叫車、美食等,但大問題在於台灣市場過小,只靠本地市場很難打造偉大企業,因此我特別鼓勵台灣創業者走出去,以全球視野思考問題,那最容易邁出的一步就在中國,因為彼此間有很多共性,雖然這樣說,但做這件事情挑戰的是個人的勇氣,因此我的建議是「你的市場在哪裡,就去了解它」,浸泡在那個環境裡是很重要的,要當進入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才會了解有多少資源可以支持你。
目前中國的創業環境比台灣火熱,不僅僅體現在參與的人,也體現在創業服務的資源上,相關配套更加齊全,生態系統經營者的心態也不會那麼急功,風險承受能力也更好,我們也希望微軟的資源能幫助到更多台灣的創業者,帶給他們更多的勇氣及信心,讓台灣能誕生一個偉大的企業去改變全世界。
─────────
毋庸置疑,微軟是PC時代的「霸主」,但曾經不可動搖的地位,在行動市場大風吹之下,竟然顯得搖搖欲墜,「不會跳舞的大象」就是最好的形容。面對宿敵跟後起之秀,連續的決策失誤,讓外界總是從更批判的視角在觀看微軟的每一個動作。
做為行動市場上的追趕者,微軟創投加速器雖然不是一個產品,但卻讓我們感受到:微軟回到了企業的本質。將重點放在創造「價值」上,通過戰略夥伴的培養,押寶未來趨勢。
微軟在產品面上,也一改之前苦苦追趕的做法,最新的 Surface Pro 3 目標直指Macbook air,獲得頗高的評價,看得出來是吸取教訓後做出的改變。你認為微軟變了嗎?若你是創業者,會想申請加入微軟創投加速器嗎?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