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正在KickStarter上募資的Titan 1,要讓3D列印改頭換面

自造者被稱為是「第三次工業革命」,3D列印機的普及化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只要懂得使用,加上好的設計概念,就能快速讓想法成型,不過目前市場上進階的機器還是偏貴,再加上列印速度、解析度及尺寸等等問題,讓3D列印的普及度還是有限,不過現在Kudo3D即將推出他們籌備許久的「革命性」產品,它叫Titan 1

Titan 1歷經一年半的研發,利用一項專利-彈性被動離型容器,來解決目前的問題。Kudo3D的創辦人蕭高智先生,本身的專業橫跨物理、電機及金融投資管理,做過半導體及光電元件,也待過貝爾實驗室,更在清大光電所及電機系當過教授。PunNode這次採訪蕭先生,請他分享一下創業的動機及Titan 1這個產品所帶來的變革。以下是訪談內容:

當初促使你創業及研發3D列印機的動機是什麼?

當初在舊金山花旗銀行裡研究許多投資題材,看到3D列印很有潛力,也與我的背景相似,因此開始做市場研究。在市場研究階段看到一篇經濟學人的文章,裡面提到3D列印可能是第三次的工業革命,這篇文章影響很多人,包含我在內,讓我思考到,3D列印其實可以讓經濟趨於在地化,而目前各國的分工模式會被打破,以後會以少量客製化的思考出發,創造在地的就業機會,也剛好在今年SLA 3D列印相關的核心專利到期,讓我可以放手去做。

在創業過程中我思考很多商業模式,最後決定以技術切入,我們產品的應用主要是針對設計師、個人工作室等,他們可以自己掌握從頭到尾的生產流程,甚至一人包辦所有東西,這都是未來可以預見的趨勢,這樣造成的結果,會讓設計師這行呈現爆炸性的成長,變得多元化,有更多發揮的空間。

Titan 1在研發過程需要克服哪些困難?

創業是以我的背景出發,當初想的跟光電、半導體有關,後來就找到這個技術SLA(Stereolithography,「液態樹脂固化」或「光固化」),跟半導體製程是類似的,於是我就把經驗轉移到3D列印的應用上。

在研讀SLA相關資料時,發現若要廣為應用,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價格,因此機器的設計要一直簡化,零組件越少越好,經過簡化的過程,成本也會降低,包括組裝及零組件的材料都是這樣,同時機器也較耐用,保養費較低;不過簡化機器的同時還必須提升性能,因此我研發彈性被動離型的容器(PSP, passive self-peeling resin container),SLA基本上都有一個容器,這跟傳統3D系統由上往下照光的技術不同,我們是由下往上照光,而PSP正是一個關鍵技術。

經過我們研究,3D列印每打印一層,就要脫離容器一次,每次脫離都有力量附著在容器上面,這個力量的大小會影響到打印的結果、面積、速度,因此我們花一年半時間專注在改善容器,現在使用PSP,可以將脫離的力量降低,不會損害到原有的結構,因此可以打印出更細部的結構,而對於面積大的成品來說,低黏著力也可以讓完成率更高。目前市面上很少公司能做到跟我們一樣大,除非是工業用3D列印機,但那技術成本太高,無法普及。

你提到PSP是Titan 1唯一的專利,之後會做其它專利的佈局嗎?

目前我們已經申請到美國專利,這必須先卡到位置,才有利於後面其他專利的推出,今年下一步會以美國為起始點,把專利帶到全世界。

目前Titan 1即將在Kickstarter上募資,公司的目標是什麼?還是這只是行銷計畫的一部分嗎?

其實這是市場行銷中很大的一環,因為3D列印機的社群注意力集中在 KickStarter上,等於是所有相關新聞的核心。在美國,KickStarter被定位成集資網站,但它其實有兩個功能,第一個是集資,這個方式也等於預售,而另一個功能是行銷,對於我們而言,這是一個很棒的管道,只要做一件事情,就能達到兩個以上的效果。我們公司因為比較小,針對的是大眾、小型工作室及低價位的市場,因此透過網路來建立品牌還是比較容易,基本上不透過KickStarter的產品,後面都是有大公司在支持,使得他們可以直接跳入特定領域,譬如做工業用的產品。

下一步的行銷計畫是什麼?

在募資完成後,就會開始建立生產線,接著是產能擴張,目前團隊還沒討論之後的事情,像是要不要給其他人代理,或者透過其他形式,將產品銷售到世界其他地方,另外也可能與教育單位合作,但目前售後服務體系尚未建立起來,無法去做後續的事情。

Titan 1的目標市場是鎖定美國嗎?

目前以美國為主,雖然我們沒有要鎖定某一塊市場,不過其他國家大多都是要談代理,因為我們的機器列印應用涵蓋範圍很廣,目前分析過後的主要市場,還是以高精細度的市場為大,當然做公仔、電影道具、助聽器耳膜、齒模、學術研究等都有人在詢問,因此預期未來Titan 1的應用面會愈來越廣。

你希望Titan 1能為3D列印帶來什麼樣的變革嗎?

普及化,讓硬體普及化,也讓軟體整合度更高,使用者會越來越方便,越來越願意使用這技術,這樣各種的應用才會被產出;另外,材料的搭配也很重要,未來會有更多化工專業背景的來做研發,開發出更多不同的材料,豐富3D列印的產品。

之後的營運模式會是什麼?

目前機器已經做好,因此第一步是擴張市場,我們希望能在廉價機種至少要跟Formlabs一樣,他們是第一個做廉價機型的廠商,我們的目標是並駕齊驅甚至超越他們,如果做得不錯,之後會切入一些比較高檔的機型,到那時就能跟傳統大公司做結合。

雖然大家一直說Maker會是下個世代,但目前台灣無論在曝光度跟討論度上,都無法獲得足夠的目光,您覺得Maker在推廣上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以及透過這些新的製作工具能否有效的解決?

最主要是教育,政府必須投入,因為教育資源是政府主導的,若政府願意發展這一塊,認為這是對下一個世代很重要的產業,那麼在教育資源必須多做一些規劃,而這些規畫必須是整體的,包括教育、文創產業、科技產業,像很多國家都一個3D園區,裡面集合各式各樣的人才,這樣發展起來才相對容易。

台灣在工業設計一直是強項,軟硬整合的部分還是大有可為,那該怎麼跟國外去合作?

必須要建立連結,在訓練下一代Maker的時候,要想辦法跟國際上的Maker做溝通,因為這中間牽涉到國外較前瞻的想法,像我個人經驗就是例子,今天之所以能接觸到這塊市場,是因為接觸到國外媒體,才發現這樣的趨勢,透過這樣跟國外的連結,提早發現問題的存在或需要,可以早一步去布局,若真的等到需求來了再做,走在後面的會更難發展。

──────────────

在訪談過後,其實我們談了許多資源的問題,他認為政府目前對承擔高風險的創業者沒有足夠的配套政策鼓勵與支持,反而將資源多拿去給大型企業轉型,其實對整個產業升級的幫助有限。現在不播種不去培育幼苗照顧幼苗,將來就沒有新東西可以收割。他認為這種結合光電、電子、機械的新一代產品在國內有充分人才的支援下,應該受到更多關注,國外早已有許多廠商在洽談合作,像是韓國及日本幾家大廠商,反而在台灣依舊靜悄悄,讓他覺得很可惜。

很開心看到台灣研發的3D列印機在KickStarter上募資,尤其裡頭主要零件也是台灣本土開發或生產,一方面整合了過去台灣的硬體實力,一方面正開創未來的新技術。若Titan 1這波募資順利,對於台灣本土3D 列印的發展會有很大的鼓舞作用,我們樂觀其成。

Titan 1正在Kickstarter上募資,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網頁介紹

關於作者


Duke

陳柏全,娛樂重擊主編。http://punchline.asia/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