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科技改變了兒童遊戲方式嗎?

圖片引用自愛寶貝親子網  http://www.ibaby.org.tw/KnowledgeDetail.aspx?ARTICLESN=186
圖片引用自愛寶貝親子網
http://www.ibaby.org.tw/KnowledgeDetail.aspx?ARTICLESN=186

去年春天,當緬因州的 Auburn 學區宣布要進行學生一人一台 iPad 的試點計畫時,引起了些微的反對聲浪。部分反對原因在於該計畫高達二十萬美元的花費,但多數人抗議的原因是因為,年幼的孩童不該這樣被暴露於新科技之中,而 iPad 和其他科技產品也會阻礙孩童想像力的發展,並使他們玩得較少-或者,稍微更改一下蘋果公司著名的標語-「玩得不一樣」。

但真是這樣嗎?科技真的控制了孩童們玩耍的方式嗎?

一份關於孩童遊樂場遊戲和歌曲的新研究顯示(PDF),指控「孩童遊戲因科技而減少」的抗議說法,大多數是言過其實了。這份研究由雪菲爾大學、東倫敦大學以及英國圖書館所合作,研究 Opie 叢書和知名孩童民俗研究者 Lona Opie和Peter Opie 的作品。

「遊樂場文化和兒童遊戲並沒有被媒體擊倒和邊緣化,也沒有受到媒體的威脅。」

而且,就像大多數民俗研究者說的,無論是大人或小孩的文化習俗,都正逐漸萎靡,因此歌曲、遊戲和民間故事被搜集起來好好保存,以避免文化習俗的凋零。十九世紀時是這樣,今日亦如是。

在二戰時,Opies 夫婦研究兒童民間故事之後,情形有所轉變。不只是科技或媒體崛起所帶來的影響,家庭結構也更具流動性(例如,越多的離婚案件),同時,童年、青春期和成人的定義也改變了。來自高社經背景家庭的孩子,有較多休閒娛樂時間,但不論來自何家世背景,孩子們的活動受到更多的管制。例如,再也不能自在地跑到街上玩耍了。許多民俗研究者觀察孩童遊戲和歌曲的地方-遊樂場,也變了。

儘管對於媒體和科技所帶來的異常影響感到害怕,研究學者發現兒童民俗故事和想像力依然蓬勃發展著。

「現代兒童浸淫在完全包覆的媒體空間中,這點是無法忽視的。然而,我們的研究顯示,遊樂場文化和兒童遊戲並沒有因為媒體大軍而被擊倒和邊緣化,也沒有因此受到威脅。」

我們看過兒童運用身邊的文化和媒體資源,有創意地發展出自己的形式。在遊樂場上,兒童依然朗朗吟唱流傳數十載的旋律和歌曲,但他們有時也會融入最新的電視節目、連續劇角色和流行明星。

跳繩遊戲和拍手遊戲依舊盛行,呼拉圈也流行回來了。啦啦隊和其他舞蹈動作也明顯反應出兒童受麥可傑克森和歌舞青春 High School Musical 影響的表徵。假想遊戲和其他老遊戲也是小學遊樂場會出現的固定戲碼。不可否認地,媒體的確是兒童生活中重要的一環,但遊樂場文化中的表演項目裡,也包含了老遊戲、流傳已久的歌曲和旋律。

孩子們依然在玩拍手遊戲;他們還是喜歡唱歌遊戲;也仍舊著迷於「國王點名」遊戲;對一些老遊戲的規則也如數家珍。研究學者說,證據顯示假想遊戲豐富的擴展帶來更寬廣的媒體視野。從過去、現在到未來,兒童遊戲都在改變中。但似乎少有證據能夠證明,科技和媒體讓兒童遊戲變少了。

資料來源:Has Technology Changed the Way Children Play?

圖片引用自愛寶貝親子網 http://www.ibaby.org.tw/KnowledgeDetail.aspx?ARTICLESN=186

關於作者


PanX 泛科技

PanX 泛科技從科技議題著手,企圖把未來更清楚地描繪出來。從能源議題、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到物聯網、大數據、工業4.0、自造者,都是我們專注的內容。本帳號也會發布來自其他單位提供的新聞稿。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