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台灣:「有知的樂觀」,AppWorks創辦人詹益鑑要串聯東亞,打造華人創業生態系

2014 年 05 月 13 日

AppWorks(之初創投)在2010年成立的加速器計劃(AppWorks Accelerator)一直以來都是台灣的指標性計劃,經過了八屆的洗禮,畢業約170隻團隊,不僅在台灣最多,也是亞太地區最大的加速器校友網路;目前第九屆正如火如荼的募集中,報名截止日期到6月9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快快提交申請書,在第九屆募集的同時,第八屆成員的畢業典禮:AppWorks Demo Day #8 也即將在5月21號於臺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歡迎網路圈的朋友們到場共襄盛舉;而我有幸藉這個機會採訪到了AppWorks創辦人詹益鑑(IC)博士,聊聊他對第九屆的期許與網路圈近期動態的看法。

  • 物聯網」的概念興起,O2O軟硬整合逐漸成為下一個發展重點,那麼AppWorks第九屆會不會因應這個趨勢而做出錄取標準的調整?

我們其實不會特地去對申請隊伍「取向」,除了第五、第六屆,我們將選擇風向改為有創業經驗、產業經驗的「創業老鳥」,因為我們發現過去太多學生團隊的創業經驗與產業經驗不足,輔導起來效率不是很明顯,這對我們或是團隊本身都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從第六屆開始,老鳥的錄取比例明顯提高,大概從15%提升到40% ,第八屆則幾乎都是老鳥,比例可能超過8成以上。

過去四屆的確發現台灣做軟硬整合的新創團隊明顯變多,而且都是從硬體業來,同時他們也都會到募資平台(如KickStarter)上去尋求市場支持,像是Flyfit就募集到了12萬美金,我們未來這一季也會有滿多團隊,去北美、國際舞台上尋求認同。因此儘管 AppWorks 在招募團隊上不會刻意去宣傳需要哪種團隊,但或是Jamie會用創業故事的方式在部落格或是其他管道提到這些團隊,也可能會吸引到同類型的團隊。

  • 那麼AppWorks錄取的標準是什麼呢

我們可以看到今年台灣幾個創業的重點:

  1. 行動支付與定位:因為iBeacon的出現,還有幾個主要的金融機構、通訊協定,這將會明顯的形成一個商業模式,因此觀察到投入這個領域創業的人明顯增加。
  2. 虛實整合、擴增實境:包括遊戲 、包括工具,週邊佩戴裝置、健康管理、環境管理、監控,都有可能被引發。
  3. 電子商務、廣告:電子商務仍是一個重點,但是門檻明顯變高,台灣這個市場成熟的競爭者很多,因此不論要走垂直電商、團購、內容社群,都要有一點實力。

這些都是有可能的項目,所以我們向來不評判「消費者喜歡什麼」,這大概也是我們跟其他創業導師最大的差異:“We don’t judge the idea!”,但我們從你對問題的看法、對市場回應數字的分析能力來判斷我們是否有協助你的可能性。你看到數字做什麼反應?怎麼調整?這個過程才是我們在意的。

另外一個衡量的標準是創業動機與創業決心,你創業的出發點是什麼?市場很大?很容易賺錢?你想解決一個問題?我們認為你想要把一個問題解決得很好,通常才是一個比較好的答案;而雖然你沒辦法拿出任何證明書來佐證自己創業的決心,但「你準備要用多久時間來創這個業?」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你不會認為創業六個月就會成功,多數聽到的是創業三年後,有點樣子,要想辦法撐下去,所以能不能撐到2-3年是個很基本的門檻,但我們也不會拿這點來評斷你,我們只是去聽你對這件事情的認知。我們希望能聽見你自己跟我們談論這件事情。

就像你談過戀愛兩三次,你大概知道自己適合哪些人,這跟創業一樣,你創過幾次業、在外面上過幾個班,會讓你更確定自己在創業團隊內要擔任什麼樣的角色,這是不同創業參與程度與決心,我們的申請書就是不斷在問這些問題,我們希望透過這些問題去理解,你們團隊怎麼認識的?你們對市場觀察是什麼?你對商業模式的判斷是什麼?你們的核心理念是什麼?簡單說我們就是希望能知道你腦袋在想什麼,還有你面對問題的認知與所採取的解決方式是什麼。

AppWorks 共同創辦人詹益鑑
  • 鴻海近期夾帶著硬體、資本的強大優勢進軍新創圈,甚至推出幫創業者大幅降低門檻的kick2real計劃,AppWorks 是否會受到影響?

我覺得這是很好的事情,我們跟鴻海剛好就是光譜的兩端,一個是從網路、軟體思路出發,另一個就是硬底子的代表;鴻海很大、我們很小,唯一的共通點大概只有「促進創業發展的民間力量」。他們可能會讓有志於硬體創業的人去思考軟硬整合的機會或是募資平台的可行性,讓這整件事情更簡單、門檻更低了。

而鴻海的弱點可能在於過去對消費者比較沒有經驗,對網路行業、電子商務比較不熟悉,所以他們的團隊更適合接受我們的輔導或是投資,反過來說我們的團隊也需要他們的開發資源與合作關係。我們不認為這是衝突的,因為資源剛好互補,彼此存在雙向合作的空間,實際上也有一些朋友在跟我們討論雙方合作的可能性。

我們也一直期待台灣能多幾個空間,甚至跟我們一模一樣也無所謂,因為這個市場一直在成長,就算把我們課程拿去抄、空間拿去複製,我們都不介意,只要大家都是幫台灣做有意義的事情就可以了。因為AppWorks的價值在於我們的師資、團隊、人脈,所以我們也不怕競爭。

目前世界前三大的加速器是Y-combinatorTechStar500 Startups,而若以輔導團隊的數量來看的話,AppWorks 應該是全球第四大,我們目前的經營模式與500 Startups 比較類似,最大的差異就是我們並不會在第一階段投資,當然我們也認同團隊在early stage存在資金需求,但我們過去資金規模不夠、對自己投資能力的判斷也還不是很有把握,隨著我們逐漸成熟、規模化,「第一階段投資」就會變成一個可行的選項。

  • 所以未來AppWorks也會依循500 Startups 的模式去世界各地招募團隊?

AppWorks 的願景是5年之內成為東亞最好的創業者網路,事實上我們現在每年都會去矽谷、東南亞、日本、韓國,新加坡,這些地區如果全串起來,就是一個8億人口、GDP超越中國,甚至直逼美國的規模市場。所以我們從下半年開始,會比較積極向海外擴張,但仍會以華人創業團隊為優先,畢竟華人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第一階段 AppWorks 的首要目標就是要打造華人創業圈。

向海外擴張、規模化,會是未來三年內我們最重要的事情,例如我們加速器的網站頁面、申請表,已經開始出現英文說明,不久的將來也會有全英文網頁,我們內部招收新人也希望能招收有國際經驗的夥伴。

  • 近期因為服貿的關係,重新把中資疑慮的話題搬回檯面,您是怎麼看待這個議題的呢?

如果中國資金真的進入,會讓台灣投資人更有動力投入,也會鼓動對等性的投資,當然可能會讓市場價格往上飄,但我不覺得這個現象會很快浮現,因為中國資金市場已經熄火好一陣子了,中國現在是錢不夠的狀態,當然想要湧進中國的資金還是滿多的,至於會不會湧來台灣新創圈?我持保留態度。 湧進台灣房地產應該機會比較大。

中資不見得是壞事,但我們不應該只看中國的資金,中國雖近,卻不代表就是好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紐西蘭都是現在很積極開發資本市場跟新創事業的國家,這些國家不只跟我們有貿易協定,甚至台紐有簽訂投資協議,新加坡應該也有成立類似的基金。

也不是我們要屏除中國,是他們把所有人屏除在外,中國沒有辦法接受獨立公司設立,你過去習慣的所有國際行銷網路工具,在中國都得換一套,這都是成本,就算是台灣人現在在中國也討不到便宜;儘管現在有些對岸單位在向我們招手,但我們自認實力與規模都還不到,不如先把東亞這一塊做起來,這也是過去兩年日本、韓國不斷投資台灣的主因之一,台灣團隊相對便宜好用,相對有競爭力,(編按:超高性價比)。

因此我不擔心中國企業來台,不容否認中國電商非常競爭、技術非常強,他們的服務在台灣也會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但就是某個族群而已,例如某個年紀、收入以上的人是不會接受像淘寶這樣的平台,因為使用者體驗的文化差異;就像你去習慣了松菸誠品,就很難再接受金石堂或是其他小書店,當然這樣的市場還是存在,只是分屬不同族群而已。

更不用提中國內容產業的競爭力,對他們來說,媒體就是廣告、是高度被管制的資訊載體;關鍵評論網的鍾子偉在新媒體高峰會曾提到,他們被投資的原因,是因為外國人認為台灣是少數值得投資媒體的華人地區。台灣確實是全世界華人網路、媒體最有競爭力的地方,因為我們不管制,至少目前為止(苦笑),而這才是台灣更應該全力投入發展的產業。

新的網路、行動、媒體產業,最大的問題就是在規模化之前不容易獲利,但台灣資本市場習慣看EPS,結果就是不能支持沒獲利的公司,這是台灣沒有出現新的平台、產業,或是舊有媒體沒有被收購的主要原因,因為舊有媒體也不能自己上市,只能靠賺錢的公司去養它。台灣的資本市場是全球數一數二自由化很慢的國家,現在整個產業的關鍵在於資本市場卡住了,上游再怎麼豐沛,錢沒有出場,就不會再回來投資,一個產業要活絡,就是錢要不斷地進出,然後創業者不斷的成功、失敗,再迎向下一次創業。

_______________

詹創辦人認為創業是一趟行經「無知樂觀」、「有知悲觀」再到「有知樂觀」的旅程。在累積了豐富的輔導經驗之後,正處於「有知的樂觀」的AppWorks,即將要進入下一個打造華人創業網路、串聯東亞市場的階段,而在這個過程中,相信能夠捲動台灣更多的團隊與資源。

那麼你在哪一個階段?你的團隊成員又在哪一個階段?如果覺得孤單,5/21號可以到臺大國際會議中心,參加AppWorks Demo Day #8,看看這些在創業路上的戰友;如果你覺得著急,那麼AppWorks 第九屆報名截止日期到6月9號,或許你用得上。

關於作者


Jim

從海地回來後,對龍蝦念念不忘;目前身為Pun集團擔任頭號吉祥物的工作,閒暇時候幫PunNode編編文章;因為常常被誤認為是具有喜感的類型而感到困擾。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