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徐挺耀專欄 / 我支持廢核,因為創新創業者該擁抱變革

2014 年 03 月 08 日

今年核四看起來會是最大的議題之一。在我看來核四就是一個很簡單的檢驗試紙,你相信事情是會變化還是不會的?你是個自由派還是保守派?你覺得我們要不要懼怕眼下的漲價痛苦,來賭明天可能的獲益呢?

首先我覺得台灣不需要核四。當然我的想法也只是一方觀點,作為一個創新導向的行業的從業人員,電價從來就不是我在做生意時考量的重點。但很多製造業是這樣想的。台灣受了電價低的好處(還有一個是民主化),拿到了谷歌數據中心的選址,也算是跟這行業有點關係。

我相信短期來說核能發電一定有辦法維持比較低的電價,畢竟核四的成本已經都花出去了大半,電力公司的算法也不太考慮除役成本,反正除役時電力公司的高管肯定都作古已久,兒孫自有兒孫福吧。

如果廢核,代價是什麼?短期內會有不少製造業的人失業,物價增長,基載電力短期跟不上。但可以逼電力公司往創新方向走,智慧電網,核能電池,各種新型替代能源,各種分散式能源,更殘酷的能耗規定。更有甚者,如果我們做的好,擅長製造的台灣人還可以把這些產業輸出出去,就像「真實鋼鐵人」艾隆穆斯克作太陽能跟特斯拉電動汽車一樣。

但我們如果什麼都不調整,這些創新有可能發生嗎?

答案是不可能。台灣本來就是一個颱風很多地震一堆的農業島,它也本該是一個農業島,是我們的先進長輩奮力不懈的努力,才變成現在GDP世界排名二十的好地方。甚至台灣本來也不該是個農業島,耕地也不多,是先人艱苦開墾與建設,才能養活1945年的七百萬人。現在養活了兩千三百萬人,人均所得也不低,就是先人不斷努力與變化的結果,這些先人都是在各種痛苦之中進行創新想辦法讓更多的人口在這塊土地生活下去,還活的好。

如果我們的腦子就定格在核四規劃的當年,十七年前的產業規劃,那的確沒有核四大家都會餓死,產業界就完蛋。但這十七年來台灣早就變化很大,核四的延期也沒造成缺電。現在的最大爭議是在基載電力,但我相信經過一番科技與社會的努力,伴隨著相當痛苦的代價(但這代價會小於這次福島核電事故的代價),基載電力是可以解決的。大家可參考黃哲斌跟藍弋峰兩位先生寫的文章。

另一個是我覺得台灣的壯年人跟青年人,當聽到中年人以上的人,企圖用眼前的經濟或者什麼眼前的事情,換一個長期的承諾,那肯定絕對得反對到底,要不惜一切地抗爭:因為二十年後他們都已經死了,死的不能再死了,或者已經臥床不管事,把我們留下來處理這些麻煩事。

現在最壞也不過就是領二十二k或去澳洲當台勞了,而且已經發生了,事情還會壞到哪去呢?但二十年後我們抵抗壞事的能力已經下降了,遇到挫折沒辦法就去麥當勞打工解決經濟問題了,我們那時要怎麼面對這些現在五六十歲的中年人(以及迷信他們的傻子)塞給我們的除役核電費跟各種現在的各種高額退休津貼債務?

最後我相信好的創業家是擁抱變化的,自由派的,願意接受短期的痛苦的,所以我相信我們應該優先考慮其他的發電方式。如果我們是幅員廣闊,有空無一人領土的國家,十七年前的核能科技就可以滿足台灣的需要,但偏偏我們就住在那個地震很多的小島。我之前去日本災區開網路與災害防救的跨國會議,考察過一趟,深深感受到地震跟海嘯都是可以救的,但核災對人的心理打擊太大,復原都不知道從哪邊開始,就真的沒有「後來」了。

廢除核電一點都不好過也不可能會好過,只是選擇趨避風險,扛起自己對後代子孫該扛的責任而已,沒有聰明人說這件事代價小,真的,只是得要負起責任而已。

關於作者


Tim Yao Shyu

為台灣最大的知識網站集團公司泛科知識(包括泛科學、娛樂重擊、泛科技、美食加、旅飯),以及國際廣告代理商潮網科技創辦人。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