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AppUniverz 要讓大學校園「創」起來

2014 年 02 月 13 日

20歲的大學生有能力、有膽量創業嗎?或許大學生創業在許多國家已不稀奇,但是在台灣,遠不是一件簡單或普遍的事。當今大環境的失敗氛圍往往會讓有能力也有點企圖心的學生走上更安穩的路途,包括繼續唸書、到科學園區上班、或是當公務員。起源於台灣兩所排名前列的學校-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AppUniverz希望以非營利組織的方式帶動台灣校園創業,並實踐理想。

AppUniverz的理事會成員星光灼灼,包括聯發科顧問黃敬群(jserv)、KKBox CTO 蔡怡仁(Eric Tsai)、聖星科技創辦人盧育聖(Sam Lu)等,2013年4月正式立案,以「台灣創新行動服務推廣協會」之名成立非營利組織,不過從2011年就已經開始舉辦黑客松等活動,促進校內與校外的產官學合作。然而推動至今,是否有所成效?為了了解,我採訪了目前擔任AppUniverz執行秘書的高而芬以及擔任行銷暨行政專員的Jessie Wu

———————
AppUniverz 今年有哪些主要要推動的計劃?

Jessie:「AU」 今年主要的活動有協辦交大黑客松(2/22,23)、清大黑客松(9月以後)、清大App創業與實作課程、交大App創業與實作課程。AU幫忙規劃活動與課程、以及邀請校友擔任出題企業、贊助者、講師、業師。

AU今年的大型活動為類似接班人培訓營的活動,預計辦在暑假,藉由五到七天的營隊,讓已經有App實作產品的團隊,學習實際用App創業會運用到的能力。例如:專利、法律、財務、媒體、行銷、簡報技巧、募資、領導等等。

希望達到哪些成績?

Jessie: 從校園跨到創業或職場始終還是有能力落差,AU的目的是在於補足這部分。

清交學生創業的氛圍如何?

高:交大許多校友都是知名的創業家,因此創業風氣一直都很盛,課程方面有 NCTU Venture Innovation Program 創業創新學分學程,於校內創立 Wake up bar 的創意共同工作空間,鼓勵學生創新思考與實作。另外也有交大產業加速器中心 的 Yes Co-working Space,在竹科內打造下班車庫,不只提供創業協助,也幫助團隊串接交大資源。而清大這些年在史欽泰院長等人的推動下,在前不久舉辦了清華創業日,除了知名的技術商品化與高科技創業與營運等課程,也和 AppUniverz 共同開設 App創業與實作的課程,舉辦創業風清華 Demo Day 讓學生能夠將創意展現給一般大眾以及投資人。

Jessie:許多學長很樂於回校貢獻,最近最著名的應該就是Whoscall(才被Naver收購),另外像是 cacafly 的 邱繼弘(Nathan Chiu) 學長近期也很致力於回饋母校、推動教育。當然,AppUniverz不會只限於協助清交兩校學生,我們也有校園大使在中央、元智、成大等學校。只是因為就地利之便,再加上理監事多為清交兩校校友,故將清交作為出發點。

我們也有會員制度,學生會員、企業會員、個人會員等,讓學生可以藉由AU這個平台,更輕易接觸到網路創業圈的生態,也讓企業會員可以在此可以找到適合的人才。

學校這邊提供了哪些資源?

高:清交都有育成中心以及相關創業課程,校友部分,清大有 TEN 清華創業家協會,交大有交大校友會、思源基金會(協助創業籌資)、交大天使投資俱樂部等。

清交之間在創業上是否有隔閡?

高:清交本來就是兩間不同的學校,各自有不同的做法,因此我不會說是隔閡,而是差異化,清大本身就以學術見長,交大則以創業實作為主,兩校在創業發展上的歷程非常不同。但就學生來說,清交的連結很深,團隊常常會互相幫助。在這邊以 Gogolook 為例,雖然 Gogolook 團隊大都為清大畢業生,但是他們一開始的技術協助是來自交大資工系的林致宇博士,可說是技術天使的角色,算是一次跨校的創業合作。

網路產業有哪些對AppUniverz提出支持的公司或個人呢?

高:在網路產業知名的創業家這些年都很積極在回饋母校。交大部分,如 flyingVLight Lin 林弘光、cacaFly 的 Nathan Chiu 邱繼弘、Ubitus 的 Victor 沈上謙、Zillians 奇群科技 的 Mark (Nathan、Victor、Mark 都是同一實驗室出來的學長學弟)、阿碼科技黃耀文活動通羅子文等人。清大部分,則有 Whoscall(gogolook) 團隊等人。

你認為清交能否發展成如同史丹佛跟矽谷這樣的創業聚落?

Jessie: 可以的。現在台灣的就業環境不是很理想,可是許多學生又不敢冒險,都去考國考或是去大公司。但其實學生是有很多創意的,這些創意和熱情不該這樣被消磨掉,而且以目前的趨勢來看,創業或許會比就業來的更有前途。但目前的大學教育還是比較理論、保守一點,跟實際創業需要的能力還有很大的差距。

有哪些挑戰?

高:光是教授不能出來創業,以及與業界合作形式僵化,這兩點就是最大挑戰。大多數的教授會叫底下的博後研究員或是碩博生,帶著實驗室的成果、將技術商品化出去創業,但教授不能出來創業,也沒有創業的經驗,卻做下指導棋的動作,往往容易令新創團隊在創業初期便面臨很大的挑戰。而業界的合作形式,容易受到原先國科會或產學合作計劃等制度限制,綁手綁腳,不好施展。

此外,由於台灣之前的科技新貴現象影響,清交學生大都以畢業能到台積電、聯發科等高科技大廠就業為志向,這樣的風氣仍然很盛,儘管新竹堪稱台灣的矽谷,但目前還沒有如同史丹佛與矽谷這樣的創業聚落產生,最大的問題我想是文化,清交創業聚落的創業文化還在醞釀中。
_________________
AppUniverz 從清交兩校出發,並以非營利組織運作的方式,非常類似史丹佛大學的 StartX。根據TechCrunch中文的報導,StartX創立於2009年,目的是推動史丹佛的創業精神。這一加速器獨立於史丹佛大學,但史丹佛大學向該項目提供了360萬美元資金。該項目的其他資金來源包括Kauffman基金會、微軟、百仕通基金會、思科、Intuit、Greylock Partners和AOL。去年,史丹佛大學宣佈,將通過史丹佛StartX基金向創業公司直接進行投資。自那時以來,史丹佛大學在4個月時間裡向29家公司投資了1300萬美元。至今已有12家出自StartX的公司被收購,其中九筆發生在過去12個月內,儼然已經成為校園創業的保證班。

然而根據我去年拜訪StartX與營運團隊討論得知,即使如今看來獲得各方支持,一開始史丹佛大學並不賞臉,因為StartX是個由學生自己成立的單位,是因為後來的確做出成績,史丹佛大學才改為支持。AppUniverz的未來發展除了自身努力營運以外,也在於外界對於這樣的組織是否給予足夠的關注跟支持,讓資源到位,做出成績。但在這之前,需要有更多突出的創業團隊表現,讓反應遲緩的外界轉過頭來才行。

關於作者


鄭 國威

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歡迎造訪我的個人 Youtube 頻道:鄭龜煮碗麵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