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一起實現腦中的汽車狂想吧!2018年車客松開跑

本文由裕隆集團委託,泛科技企劃執行

因應日新月異的科技和持續改變的消費者行為,裕隆集團攜手產學研夥伴舉辦「2018 台灣汽車科技創新發展高峰會」,除發表 AR 擴增實境影像安全科技和新世代引擎外,更宣布第二屆台灣車客松正式展開,決心與有志青年共同打造台灣智慧移動生態圈。

兩大巨頭跨界合作,打造台首部自主研發智駕車

高峰會一開始,便見無人駕駛的納智捷 (LUXGEN)S3 電動車平順地駛出地下停車場,一路上坡、轉彎,在通過了窄小車道後,最終來到展場舞台,停在華創車電李俊忠總經理的面前。這正是華創和宏碁共同打造的無人智駕電動概念車,搭載了 ADAS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號稱達到準 Level 4 等級自駕技術。[1]

無人車平順地駛入會場。

宏碁價值創新中心總處長林燕祺表示,自駕車有望解決現今兩大駕駛困境,其一為安全,二則是生產力的損耗;藉由自駕車彼此溝通的系統,在運輸時可避免塞車產生的無謂油耗、縮短通勤時間並消除人為疏失所造成之車禍。再者,自駕車亦能突破大眾運輸系統的限制,造福行動不便人士以及受地緣限制者,使人們的行動更加自由。

為了達成智慧駕駛的目標,這款全台首部自主研發的電動概念車,結合了即時動態定位技術 (Real Time Kinematic, RTK),以及光學雷達 (Lidar)、毫米波雷達 (MMW Radar)、超音波雷達 (Ultrasonic) 等多項感測器。藉由 AI 自各項數據進行影像辨識,而後透過車輛姿態慣性測量單元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 的行車動態決策及控制模組,以完成自動駕駛。同時,自駕軟體也配有雲端智能管理系統,可依據不同業者的需求透過雲端提供不同層級的自駕服務。

S3 自動車搭載多項感測器。

另一方面,納智捷 (LUXGEN) S3 EV+ 從去年開始與大豐衛星車隊合作,全台首批電動計程車已順利營運一年,搭乘人數更突破 5 萬 5000人次,未來也將持續擴大車隊規模,並計畫建立開放平台,共同開發自駕服務。

消費新物種,移動新價值

裕隆集團總管理處的總監裘民輝則以專業角度提出了幾項重要趨勢,揭示「汽車新物種」的誕生。不過,究竟什麼是汽車新物種呢?它的誕生,其實是為了回應未來社會對於移動的需求和想像。

未來的「汽車新物種」將更強調以人為中心。

隨著醫療和生活條件的改善,我們踏入高齡化社會,人口組成改變;而網路的發展則重構了我們的消費型態和服務內容,人們開始追求多元化與個別化的滿足。為了呼應這些新的需求趨勢,未來的汽車應要滿足多人乘坐、多元乘載需求,並且致力達成全齡友善設計,比如多功能斜坡板和新式輪椅安全固定裝置。

此外,也要「以人為中心」,透過 AI 服務,在使用者上車的同時進行身份辨識,即時針對不同使用者做出專屬調整,服膺個別化需求。

廣邀新血,共創智慧移動生態圈

為打造汽車永續生態圈,裕隆集團與嚴慶齡工業發展基金會舉辦車客松,鼓勵創客精神,展現年輕創意、針對汽車交通提出新的解決方案。高峰會現場特別請來第一屆車客松的獲獎者──維庭代表台灣大學團隊 iTech 分享參賽心路。

維庭表示自己是電機專業,希望能貢獻所學,不過在學校場域內多為紙上談兵,而在嘗試實作的過程中遭遇了許多困難,比如規劃的系統太過龐大、無法放入車體,亦或是設計的走線太複雜需要重新調整,這種種的問題,都是無法在課堂上學習到的。另一方面,他們也急切地想要知道車廠對於系統的看法。

在兩天一夜馬拉松式的競賽過程中,他們不但了解到其他團隊的合作方式和看法,也能得到專業評審之建議,維庭說「比賽並不僅只是一個比賽」。在比賽結束後,他們收到了廠商洽談,也持續跟華創合作,開發的進程並未跟著比賽停止,而是不斷前行。

第一屆得獎團隊代表、華創工程師及台大機電系教授共同討論第一屆車客松帶來的種種啟發。

iTech 團隊開發的自動跟隨系統,嘗試突破過去影像辨識的種種限制,傳統的影像辨識若是經過陰影或是遭遇遮蔽便會無法準確追蹤,而他們使用無人機進行跟隨,透過訊號處理的方式進行追蹤。

維庭說自己非常感謝車客松的比賽平台,讓他們得以獲得許多學習的機會,也能得到車廠提供的寶貴建議。談到輔導歷程,華創工程師希望能「讓不懂車的人懂車,讓懂車的人把 idea 放進車裡」。而台大機電系的教授鄭榮和也相信,藉由這樣的開放平台,可以讓年輕人將想法應用在實車上,他更呼籲更多新血加入「做車的人」,畢竟「No idea is crazy enough !」現在第二屆車客松已經開跑,大家就不要再猶豫了!

  • 註 [1]: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AE) 將自動駕駛分成五個等級,Level 4 為「高度自動駕駛」,代表車輛可自動監控駕駛環境並完成駕駛操作;而在特定環境下,系統會向駕駛員提出回應請求,但駕駛可以不進行回應。
第一屆得獎團隊代表、華創工程師及台大機電系教授共同討論第一屆車客松帶來的種種啟發。

關於作者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