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泛科學、PopDaily 談媒體:「內容」能做的事還很多
上月底,遠見天下 30雜誌舉辦《30青年創新實驗室》,強調多視角、高互動與重交流,聚集各領域致力於「創新」的青年們進行對談與分享。
活動分成兩軌進行,主會場鎖定下一個趨勢的「Next X」,討論綠色創新、FinTech、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AR、VR、智能穿戴裝置、新媒體與教育、內容社群平台議題;分會場規劃了兩場線上到線下的「網路研討會(O2O Webinar)」。另外也有分享創業挫折的「傷心咖啡館」,以及創投與新創團隊的快速約會(Speed dating)與團隊 Demo 時間。
其中第二場 O2O Webinar 集合了女人迷、泛傳媒與 PopDaily 的創辦人,以「社群媒體的下一步:87 分之後,還能更高嗎?」為主題,討論他們心中認為的媒體、與社群。
女人迷:先愛自己才能愛這個世界
「女人迷是勇於做自己的媒體,」女人迷 womany 的共同創辦人陳怡蓁表示,「你懂得怎麼愛自己,才知道怎麼愛別人和這個世界。」
特別關注性別議題的女人迷以「最走心的女力媒體」為口號,除了網路文章,也舉辦「525 我愛我節」、各式座談會等實體活動,曾邀請政治人物如余宛如、蔡英文、苗博雅進行女力論壇,並推出女性相關電商與文章推播的 App 產品。
泛傳媒:不希望讀者把大腦外包了
旗下包含泛科學、娛樂重擊與本站泛科技的泛傳媒,將重點放在「知識」。泛傳媒總編輯鄭國威問大家:社群媒體是讓我們變得更聰明、還是更笨?
他說,不論是致力於科普推廣的泛科學、娛樂產業現象的娛樂重擊,或關注科技、新創、工業 4.0 領域的泛科技,都希望把更多資訊與驗證送到讀者面前、促成更多討論,而非直接幫大家下判斷。「人類獲得資訊的需求一直存在,但在這個時間有限、資訊爆炸的時代,越來越多人被媒體的框架鎖住,我們不希望大家連大腦都外包了。」
PopDaily:我們關心大眾日常聊天會出現的話題
數果網路有限公司(PopDaily)創辦人黃晨皓從 2007 年開始做內容,他笑說自己在創立「PopDaily 波波黛莉的異想世界」之前做倒很多公司。「當年做的內容其實和現在差不多,最大的差異是那時沒有臉書,我們也還沒想到用影片的方式做內容。」
PopDaily 的內容涉及廣泛,包含熱門旅遊景點、歌曲、戀愛心情、穿搭、星座等,目前約有 70 萬粉絲,每月自然成長粉絲數為 10 萬人,主要族群是 16~20 歲,去年開始經營「PopDaily 馬來西亞」和「PopDaily 中國」,也切出專門討論美妝或寵物的平台。「我們想成為能傳達正面力量的媒體,PopDaily 非常在意所提供的資訊是不是粉絲在生活中、聊天時會產生共鳴的事情。」
比起抓議題,更該緊貼著「社群」
三位分享者都是現在仍活著(不論活得好不好)的新媒體共同創辦人,主持人 ─ 好感基因的策展人王冠珉首先便提問,「做媒體,抓到『共鳴』很重要,三位如何看待『議題』這件事?」
PopDaily 創立之初便以《12星座系列》獲得廣大關注、也讓許多品牌爭相模仿,但黃晨皓說,真正的重點不在「創造一個爆紅」。「很多媒體都在想怎麼爆紅,但我不覺得每個爆紅是一致的,而是怎麼讓爆紅延續。就像追一個女生,她對你心動、和之後穩定在一起是不同的。她會希望你對她的『服務』越來越細心,而這也是我們致力前進的方向。」
談到面對社群,鄭國威說泛傳媒希望避免設定框架。在電視或報紙新聞上,常會看到他們在標題直接下一個情緒,例如「可惡!」、「感人!」,很多媒體會給受眾一個情感、覺得你要有什麼情緒,就算反對(才不覺得感人呢),也是在那個框架裡。「媒體總是要你快速做出一個反應,而我們要做的是迴避這件事。」泛傳媒是如此,泛科學又更甚。
「各位覺得喜歡、討厭的事情裡面到底有沒有根據?有沒有可以被嚴格檢視的證據?我們在找的共鳴是願意接受這件事的人。」但他坦言這個堅持是種自我侷限,因為這群人的確是少數。「你採取一個立場與態度,是基於哪些事實?這是泛科學一直想要去討論的。」
陳怡蓁則認為「共鳴」不只是來自網路或實體活動的數字,而是社群回饋,例如收到「我看你們的文章,常常覺得是在講我」這樣的共鳴。「女人迷在做內容的時候其實就是做我們自己。現在可能跟五年前有所不同,那是因為我們在成長,而女人迷是一起的。內容會跟目標族群、生活、心靈想法相關,才能造成共鳴。」
她說,女人迷不只提供大家想要的資訊,還有他們認為大家需要的,例如政治議題,「幾乎沒有女人迷之外的女性媒體在做政治議題,但我們覺得大家需要。」太陽花(318)學運時,女人迷同時找了支持與反對學運的人發表觀點和意見,希望提供事實,讓大家自己去評判。「共鳴的價值,不只是打扮、單純討論什麼是美,還要體現在生活的每一個面向,甚至到未來你對生活職涯和各種議題的選擇。」
現金流、方向、產品力
「那麼我來問一個想嘗試內容創業的人都非常關心的問題,」主持人再次開口,「社群媒體怎麼賺錢?還有,錢多久會來?」
「做媒體自古至今都非常燒錢,我覺得未來也不會有意外。」陳怡蓁說。「2010 年籌備女人迷,那時沒那麼多加速器,是三個共同創辦人把所有積蓄拿出來做。燒了整整三年,第四年才開始有一點小營收,我必須說創業要有心理準備,除非可以義無反顧把錢生出來,不然還是不要創業比較好。」
另外她也提到公司要有現金流,女人迷曾經做過設計師電商,不賺錢、但能產生現金流撐起公司的營運;但當無法跟其他電商競爭速度和價錢時,他們選擇專心做媒體。「為什麼媒體很燒錢?因為要養流量,有了流量廣告才會進來,才能與廣告主辦活動、合作內容。倒是辦大型活動不一定要靠錢,異業合作、資源交換,有時候擁有夢想不是虛無飄渺的,只要你的信念足以讓你說服別人,我們就有找合適的品牌協辦與贊助。」
黃晨皓則謙虛說 PopDaily 比較幸運,因為十二星座系列在十天內拿到 18 萬粉絲,一開始就獲利到現在。「但這來自我過去的失敗經驗,懂得怎麼避開地雷,所謂地雷,是指創業過程中很多人會在不同階段接近你,提議投資、併購或方向。我提供一個驗證方式:看看這些人是不是你該階段想追隨的層次?不是的話,就不要分心。因為身處自己想要的產業、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走,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事情。」
「做內容燒錢,但有沒有比雜誌、報紙、電視台燒錢?」鄭國威說自己反倒認為,現在是內容創業最好的時代。
「現在的門檻比之前低很多,這也是許多人前仆後繼進來(內容創業)的原因,我還是鼓勵大家去嘗試,但必須持續或當機立斷做 Pivot,什麼時候決定事業要變成什麼方向,這很重要。是要走內容出發的公關廣告、出版業或工具型服務?從內容出發不是壞事,它是一個聚眾的方法。」
鄭國威提到,過去大多是先做產品才開始想行銷、投放;但內容創業反過來,你先聚眾、找到想要服務的對象,透過經營過程把產品打磨好,社群會在過程中給你很多建議(當然你可以只參考)。「在座的我們都算垂直媒體,有專注的社群,一開始就知道社群的話,我認為內容創業是比較好的創業方式,就看你有沒有切入的能力。我們都有一些經驗積累,才知道要怎麼做,而我建議大家先投資自己,在某個專業領域上有積累、對某件事有專業見解,有這些條件的話,我覺得可以來做內容這件事情。」
從媒體到行動:你想做個怎麼樣的媒體?
聊到何時應該切入活動與產品,陳怡蓁認為取決於創業的初衷:你想做個怎麼樣的媒體。
「女人迷想做基於社群的媒體,所以很在意跟目標客群的互動。」她說女人迷希望不只隔著螢幕,而是真正陪伴讀者,因此一直認為實體活動是必須要做的,只是在等待資源和時機。「號召則跟平常在內容共鳴上很相關,你不是想賣東西才冒出來的品牌,是平常就不斷關心大家、創造共鳴,辦活動時自然會吸引到有興趣的族群。」
「閱讀 App 則是誕生於現在一個很流行的詞 ─ 成長駭客,基於數據觀察、分析行為,假設和驗證,找出現在可以做哪些事,再去實現假設,我們研究其他閱讀型App、閱讀時間和習慣等數據,再比對自己的讀者,設計出有效的 App。總結下來就是兩點:你希望做到什麼事、以及數據觀察。」
黃晨皓則解釋了 PopDaily 如何「向社群採集內容」和「分眾」。
PopDaily 的內容分成 UGC(User-generated Content,使用者生成內容)、PGC(Professional-generated Content,專業生成內容)。部分文章靈感來自網友,且往往有更令人驚豔的內容,他認為大眾採集內容會優於只用專業編輯做,基本上 PopDaily 的運作方式為內部編輯不寫稿、只控管品質。
「過去是先打廣度再打深度,例如奇摩;但現在是講求風格化的年代,我們切分出寵物、韓流、日本等,是因為這些人有特別喜歡的東西,PopDaily 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從臉書的演算法來看,開設其他粉絲團也可以接觸更多社群。」
另外他也提到近年盛行的原生廣告,「其實就是在討論如何把廣告做得更好看,例如十二星座讓網友覺得置入的點是喜歡的、體驗是好的、舒服的。廣告不應該與媒體切割、而是融合,要有獲利才能繼續做想做的事,你無法改變整體商業環境對你的需求。」
「對泛科學來說,更核心的應該是過程,我們想建立一個大家會在『跟社群互動的過程』成長的環境。」鄭國威表示,臺灣已有很多優秀的科學內容(例如科學人),只做新的內容提供者幫助不大,因此重點是過程,而過程中也會創造很多內容。
「泛科學要創造的社群是讀者會願意提出、寫下自己對該議題的想法,這樣的成本很高,我們努力拋磚引玉,拋的是磚、但重點是引回來的玉,目前有達到一些成果。」
「內容」能做的事還很多
對談的最後,黃晨皓說內容領域還非常廣。「我們自己在看內容它是一個生態,創建、行銷、廣告販售、授權、AI 精準投遞等,這個圈子集合起來能交叉的事情,我們現在可能連百分之十都還沒做到,只做到營銷。」
鄭國威也分享,英國老牌科學刊物《New Scientist》前陣子做了一個交友網站。沒錯,科學刊物推出交友網站。「它的目標族群都很需要交友,這些人花很多時間在實驗室裡做研究、不擅長社交,交友網站很符合需求。我不確定獲利是否很大,但這樣針對垂直人群的深耕挖掘很有意思。《Nature》也做徵人徵才平台,當你對垂直領域有足夠掌握的時候就可以挖掘,我們也還在努力。」
「一個人飛得高、一群人飛得遠;一個人可以展翅,一群人可以改變風向,我們想改變社會價值觀。」陳怡蓁堅定說到。
105.10.24 11:15 a.m. 更正:前版文章於註解誤植女人迷公司曾接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