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pus party 遊記:一場科技、自造與新創元素的大型嘉年華!
在介紹 Campus Party 前,可先從 LAN Party 講起。
LAN Party 的定義很廣泛,只要是由一群人自發性地帶著電腦、在某個地方用區域性網路連結的聚會,都可以叫做 LAN Party。這樣的聚會通常是以「玩多人網路遊戲」為主要目的,一群朋友帶著自己的電腦聚集在學校教室裡舉辦,就可以稱之為小型的 LAN(Local-area network)Party,而許多商業性團體也會在大型的 LAN Party 中舉辦比賽,並提供食宿等服務。
Campus Party 便是在 LAN Party 的理念下誕生,旨在匯集不同領域的創新技術、觀點進行經驗、交流、開發討論,1977 年首次於西班牙舉辦,之後陸續擴張至墨西哥、美國、厄瓜多及德國等國家。現在 Campus Party 已成為知名品牌,特色為集結來自各地的創新人才、創業者、企業主、設計師、遊戲玩家、工程師等,針對現今的議題跟技術進行討論與 Hackathon,活動長達一週、每天 24 小時開放,會場並提供住宿帳篷,讓每位參加者不停歇的交流開發。
今年(2016) 5 月 25 日至 29 日,Campus Party Europe 在荷蘭的烏特勒支(Utrecht)登場,臺灣來自工研院、資策會和桃園市自造者協會的創業家、Maker 們亦在當地「台灣企業國際化協助網絡(Taiwan Globalization Network,TGN)」的協助策劃下參與。
這次,我們便訪問到桃園市自造者協會的成員 Jim、潘致翔,在他們帶回來的照片、影片與故事中一窺這場充滿科技、自造與新創元素的大型嘉年華。
工作坊:未來飲食 My new diet
Campus Party 把場地劃分為創新(Innovation)、創意(Creativity & Social Impact)、創業(Entrepreneurship)、數位娛樂(Digital Entertainment)、科學(Science)五大主題,另外有主舞台、黑客松和讓參與者過夜的帳篷區;活動則規劃開場論壇、主題講座、工作坊與黑客松的挑戰(Challenge)。
現任歐登精密專案助理的潘致翔首先分享了自己參加其中一場「未來飲食(My new diet)」工作坊的經歷。
「一進去就看到一排綠藻膠囊、蝗蟲、麵包蟲等奇怪的食物,我想說好吧,既然是 new diet 那就吃吃看吧,鼓起勇氣放進嘴裡卻發現其他人都在看我…… 原來我漏看了一行字:don’t feed me,這場工作坊是要討論未來如何避免吃這些東西。」
「隨著全球人口增長,將會出現非常大的城市,現在的物流系統如何負荷五百萬人以上規模的物資流動?因此,未來人們勢必得攝取更高能量的壓縮食物 ─ 例如這些高蛋白的昆蟲─ 或是改善系統。這場工作坊要大家設定使用者情境:細膩創造一個真實的人,包含他的身高體重、工作、家庭,並列出他生活中可能發生的情境、想要避免的事情,接著觀察 pain point(痛點)、gain point(增益點),思考 what to do(作法),想辦法加入我們的 new diet。」
潘致翔說,工作坊的討論過程天馬行空,不同背景的人想法都不同,是一次有趣的體驗。「最後,帶討論的負責人說我們這組設定的角色很活生生、很像他媽媽,每週參加異國料理課程,某天突然煮了這樣新奇的菜回來。」
攤位、樂團、像夜店的無人機競賽場
另一位成員 Jim 整理 Campus Party 許多特色, 第一個特色是很明確地將「女性」放進活動中。主舞台的主持人是女性,開幕首場 Keynote 也邀請到一位在地女性創業家,分享她如何設計船隻與建築物外觀,讓這些「外來物」能與烏特勒支的自然環境融合。另外,活動的第四天是 Girl in Tech & Family day,舉辦教女生 coding 的活動,也有許多設計給親子的互動。
其次,是塑造得相當成功的「嘉年華」氣氛。Camping 區放眼望去一排排的白色帳篷十分壯觀,並開放參與者結束後把帳篷帶回家;戶外有躺椅與樂團表演讓人聊天、交朋友。「有個年輕人抱著樂器帶大家一起拍手唱歌,結果一曲奏完,他向大家點點頭、放下樂器就走了,原來他也只是會眾之一!」
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帶著濃厚科技感的機器人足球場、充滿手作小物的 Maker zone,無人機競賽場地則以 LED 燈裝飾賽道,加上昏暗的燈光與電子音樂,布置得令人彷彿置身夜店。
另外,國內類似活動中時常落入發試用品、填問卷俗套的「攤位」,在 Campus Party 上各種體驗也不斷出乎他們意料。烏特勒支市政府擺上大型的城市 GIS 觸控地圖,讓大家現場體驗蓋建築、挖馬路等市政規劃;另外也有顧問公司贊助商,直接擺一張沙發讓你問問題、任何問題。當然,桃園市自造者協會也有擺攤,「我們帶了魯班鎖去,意外地頗受歡迎。他們不想知道解法,只問之中的哲學、堅持要自己破關,甚至有人就這樣坐在攤位上研究了三個小時。」
不太在乎「數字」的 Campus Party
「和臺灣主辦單位比較不同的是,Campus Party 似乎不太在乎『數字』。」
Jim 舉例,Campus Party 以 “We don’t talk about the future. We build the future.” 作核心理念,為黑客松設定了 27 個 Challenge 題目,從五大主題中挑出現今的熱門議題,包含教育、經濟、安防產業、紓壓、金融科技、VR 等,讓不同背景的成員組隊,思考解決問題。「27 個題目非常多,真的每個都有人報名嗎?都會磨出有建設性計畫的團隊嗎?很難,但主辦單位不在意,他們重視的是:我們準備了這麼多議題,你總能找到想嘗試的!」而黑客松的獎品也相當隨意,從折價券到機票都有。
另一方面,講座排得多(五天共 250 場),難免發生「缺乏聽眾」的狀況,他就看見一場講座開始了,講師還站在投影幕旁等待,直到面前聚集了兩、三位聽眾後便說了一句「那麼,我就不用麥克風囉」,態度平靜地開始分享,現場亦無工作人員特意上前協調,「熱絡」、「爆滿」似乎不是他們衡量活動成功與否的指標。
整體來說,Campus Party 的商展成分較小、啟發性大,團隊 Pitch 少完成度也低,強調想法碰撞、創意與創造的「黑客松」精神;但相較之下,規則的執行程度就沒那麼高,例如要求團隊需包含不同國籍隊員的黑客松,其實並沒有強制審核組成。
不過,Campus Party 不在意人數、會場飽和度、作品集等成果數據,而把重點放在「打造一個參與者能自由發想的場合」的策展立場,或許是總在活動氣氛與情境塑造層面稍嫌無力的臺灣能夠效仿之處。
Cover photo from Jim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