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別糾結辦與不辦了,3 件事情看懂 Computex 的熱鬧與門道

2016 年 06 月 03 日

與美國 CES、德國 CeBit 並列為世界三大電腦展的台北 Computex 展,這幾年聲勢逐漸低落。今年開展第一天,網路上一篇「Computex 該停了吧」重賞一個巴掌,但隔天一篇「該拿 MWC、CES 來跟 Computex 比嗎?」則強調 Computex 是以接訂單為目標導向的商展,所謂了無新意,根本是搞錯方向。兩方的論調,都各自說對了一半。Computex 的會場確實略顯冷清,但一名科技部落客,光是看官方網站跟「朋友」說法,確實不能看出 Computex 的門道,更遑論建議 Computex 停辦。

另一方面,Computex 展場裡的攤商,努力刷存在感的同時,許多廠商並非了無新意,而是無頭蒼蠅,記者實際走訪各場館,遍訪各家廠商,看見一些熱鬧,也看見一些門道,我們可以從三件事情來看懂今年的 Computex。

就是要熱鬧:華碩的逆向操作

ZenBo 展示時間一到,現場立刻爆滿。
ZenBo 展示時間一到,現場立刻爆滿。

今年最吸引媒體關注的,無疑是華碩推出的居家機器人 ZenBo,同時也端出年度旗艦產品:ZenFone 3 跟 ZenBook 3,以發表新品而言,華碩誠意滿滿。新產品加上機器人,讓華碩的攤位前人滿為患,尤其是 ZenBo 的展示時間,人潮塞滿走道,看在隔壁廠商眼裡,ZenBo 的大萌眼,恐怕沒那麼可愛。

關於 ZenBo 的報導網路上已經很多,根據華碩研發人員表示,ZenBo 其實很早就開始研發,也有原型,目前雖然公布售價,但是實際上市時間,還要再等一陣子。ZenFone 3 其實也早就 ready 了好幾個月,但今年也選在 Computex 時發表,新的機身設計與強大的攝影功能,成為現場外媒注目的焦點。

華碩新產品一字排開,陣容壯麗。圖片來源:ASUS

一般來說,Computex 上展出的產品,多半都是去年、或是今年 CES 上發表過的產品,經過一陣子的優化,生產線也差不多到位,才會到 Computex 跟客戶直接面對面。華碩不在 CES 發表 ZenBo,也不在 MWC 發表 ZenFone 3,偏偏要選在 Computex 上發表,我們看見的是一場準確的逆向行銷操作:在全世界媒體都關注的展會上,只有華碩發表夠份量的新產品。

說得難聽一點,即使 ZenBo 還有很多功能不完備、ZenFone 3 也不是橫掃市場的殺手級產品,他們依然可以創造最多的曝光,順便也迷倒那些只看網路的科技部落客,把今年的 Computex 說成除了華碩 ZenBo,就沒有什麼東西了。因此並不是 Computex 不熱鬧,而是華碩故意搞得太熱鬧了(在原本一點都不熱鬧的場子裡)。

電競元素,不只是熱鬧

談到逆向操作,有一家台灣廠商不意外的奪得高曝光,就是雪紅姐的 hTC(或是要改稱萬物科技),不僅在世貿三館的攤位大量提供 VR 體驗,在其他場館 Vive 更是無所不在。

老實說,走進南港展覽館雲端展區,除了一些醜陋無設計的攤位之外,今年的 Computex 跟電玩展差不多有 87% 像,甚至比電玩展可以玩到更多的 VR 體驗和應用,Vive 因此受惠。

MSI 推出 VR 背包。
MSI 推出 VR 背包。

但是 Vive 橫掃千軍的關鍵,不僅是因為它擁有最高階的規格,還有一點上天的幫忙:Oculus 在 Computex 完全消失。

這不是因為台灣有主場優勢,所以被 Vive 壟斷,事實上,大約有將近 10 家廠商私下透露,他們原本是跟 Oculus 合作的,但是 Oculus 的供貨相當悲劇,月前才傳出預購用戶拿不到貨,反而是實體通路先鋪貨的消息,到 Computex 展前情況依然沒有改善,各家廠商於是轉投 Vive 的懷抱,形成一面倒的情況。

然而在舖天蓋地的 VR 大拜拜背後,我們看見什麼門道?電玩正在拯救台灣日薄西山的 PC 製造業。

 

Zotac 的 VR 背包外型比較樸實。
Zotac 的 VR 背包外型比較樸實。

在後 PC 時代,PC 廠要如何生存是嚴肅的課題,但是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PC 不死,只是凋零。PC 不可能消失,它的舞台雖然變小,但是仍然有一個底線。「你寫稿的時候,是用手機或平板嗎?」宏碁電腦的一位經理這樣問我。當然,極少數的情況我會用行動裝置寫稿,但多數時候是用筆電。另一方面,重度遊戲玩家也不可能放棄 PC 的強大效能,因此他們得出一個結論:簡單易用的便宜電腦,或是效能強大的電競主機,是 PC 廠的救命浮木。

不要誤會,這不是什麼奇怪的遊戲,而是CoolMaster 推出的 VR 降落傘體驗。
不要誤會,這不是什麼奇怪的遊戲,而是CoolMaster 推出的 VR 降落傘體驗。透過機台將玩家吊起,模擬實際玩降落傘的感覺,左邊螢幕呈現的則是玩家看到的畫面。

VR 則是這群浮木裡最粗的一根,因為高階的 VR 需要強大的運算能力與顯示技術,讓 PC 的重要性跟著大增,因此所有的 PC 廠幾乎都掛上斗大的「VR Ready」字眼。在這個基礎上,各廠推出一些外型奇特的電腦也不足為奇,像是背在身上的 VR 電腦,解決使用 VR 裝置時惱人的線路問題(也算是一種無線解決方案);可以模組化拼裝的迷你 PC、或是背著美國隊長盾牌的 PC(?)

電競不僅給 PC 廠一線希望,也包括周邊的鍵鼠廠商、耳機廠等,一直以來都圍繞著 PC 發展的 Computex,今年會變成圍繞著電競打轉,也就不足為奇。隨之而來的 Showgirl、抽獎活動、現場電競比賽也就不難理解了,這些過分熱鬧的畫面,型塑成 Computex 一種不和諧的表象,在熱鬧的另一端,是冷靜到有點冷清的零組件廠展區。

IoT 還在瞎子摸象階段

Computex 感覺有點空虛的主因,其實是因為物聯網。走訪 Computex,今年最熱門的關鍵字除了 VR,就是「IoT total solution」(物聯網全面解決方案),從晶片大廠高通、雲端霸主 AWS、到我喊不出名字的台灣小廠,大家嘴裡都掛著「total solution」。很少人會告訴你,他在做物聯網的哪個部分,彷彿是套好招一樣,大家都說「我們全都可以做」。

Ericsson 副總裁暨軟體定義架構部門總經理 Howard Wu 指出:「現在談物聯網就像是 2006 年在談智慧型手機一樣,大家都 ready 了,可是不知道爆發點在哪裡。」大家都在用自己最擅長的技術,設法在物聯網時代搶佔一塊山頭,包括:物與物之間的溝通平台、共通機器語言架構、連線方式、加密協定等,各種技術 ready 的程度,幾乎讓人以為我們現在就在物聯網時代,不用等到 2020。

Computex 的物聯網論壇的人潮不輸展場。圖片來源:Computex Taipei
Computex 的物聯網論壇的人潮不輸展場。圖片來源:Computex Taipei

但回到 Computex 來看,對於台灣強大的電子製造業來說,IoT 的相關零組件根本就是小兒科,又小又便宜的晶片組、感測器、開發板,幾乎是兩年前就已經可以做出來的東西,當然讓人覺得了無新意,關鍵是:這真的有搞頭嗎?

顯然,很多廠商都需要聯網裝置(晶片組、感測器等),讓自己的產品可以聯網,因此在初期的硬體佈署上,確實有獲利機會。但家電產品與 3C 產品有個關鍵差異:產品週期不同。高通產品管理資深總監 Pankaj Aggarwal 指出:「消費者對家電產品的預期壽命長達 5 – 10 年,一般來說沒有人會兩年就換一台冷氣或冰箱,因此高通的物聯網晶片設計也特別延長了耐用期限,並且能夠不斷更新韌體,確保資訊安全。」換句話說,這些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廠商,不管是家電、車用或是公共建設,都必須要以極便宜的價格,提供壽命高達 5 -10 年的產品,才能符合這個要求。過去幾年靠著短命的 3C 產品,不斷刺激生產需求,才能讓競逐微利的廠商存活,未來這個模式恐怕並不樂觀。而這些硬體製造商,最終都難逃離幫物聯網軟體服務商抬轎的命運。

於是我們又問:那他們為什麼還一起跳進這個大坑呢?有少部份的廠商都看見這個困境,因此努力與雲端平台整合,或是提供數據分析平台,但是對多數無力改變(或不想改變的)廠商來說,他們只能做他們最擅長的事,期待能夠在廝殺中勉強存活。

Computex 不需要停辦,需要的是轉型

武斷的喊出 Computex 別辦了很簡單,但是 Computex 背負的可是全台灣硬體製造商一整年的衰榮,如果真的喊卡,不只是廠商喊苦,連台北各大酒店都會被連累。

科技媒體圈都聽過一句江湖傳言:「今年景氣的好壞,就看 Computex 這週林森北路酒店的生意好不好。」酒店經理透露,各種商展都對生意有所幫助,Computex 也不例外,許多廠商成交後,就會招待外國客戶來酒店消費,但是也不到網路上說的「沒有熟識幹部,根本訂不到包廂」的情況。「只有小姐不夠,包廂是還好啦。」酒店經理表示。

Computex 的問題,不在於沒有新品發表,也不在於場面冷清,關鍵是硬體日漸式微的年代下,以製造業為主軸的 Computex,越來越難發揮。物聯網、大數據和雲端運算是三位一體的架構,在這個新時代裡,軟體、系統、服務將會帶走絕大部分的利潤,老牌硬體廠商將更覺前路艱辛。Computex 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跳脫硬體製造為主的思維,帶進更多軟體與系統服務商,才能更好的面對挑戰。

封面圖片來源:Computex Taipei

關於作者


Kobe Chen

金屬搖滾樂中毒,科技狂熱份子,愛貓人士,愛妻男人,這些都是我。相信台灣不只是鬼島,相信每個人都希望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好。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