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號星期五,又稱黑色星期五,在西方文化中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歷史上許多不幸事件如 1869 年的美國金融危機、1939 年的澳洲森林大火、1978 年的伊朗大屠殺也都發生在黑色星期五。那麼科技史上呢?
1987 年 10 月,「黑色星期五」病毒(Friday 13th Virus)首次在南非現身。這是一種非駐留病毒,意思是它不會常駐記憶體,只感染 COM 文件,使用者若執行文件,該檔案便會被刪除。初期感染黑色星期五的電腦 A 磁碟機會不停閃爍,後面幾代更會出現一些給使用者的諷刺字句。此病毒問世當天並非週五,但後來總愛挑在 13 號星期五發出攻擊,故被稱為黑色星期五病毒。
1989 年 1 月 13 日(五),英國國內大批 IBM 電腦受到黑色星期五病毒攻擊,波及範圍除了個人用戶,還有擁有超過百台電腦的大型企業。這些用戶在啟動備份系統之前,已損失數以千計的文件資料。
「那可能是原始黑色星期五病毒的變種,除了刪除資料外,還會使電腦變慢並影響電腦的相容模式(Compatible Model)。」資料復原公司 S&S 的常務董事 Alan Soloman 說。
後來陸續出現各種專挑十三號星期五發威的電腦病毒,如知名的耶路撒冷病毒、Ddge、Friday 13th-D 等,大部分皆為黑色星期五的變種,卻比黑色星期五凶狠得多;甚至台灣也出現土產病毒 ─ 透過微軟 Word 軟體本身巨集能力設計而成的 Taiwan No.1,若在每月 13 日開啟,病毒便會和使用者玩心算題,答錯則會困在不斷新增的 Word 文件中。
和這些「後輩們」相比,已經 29 歲的黑色星期五堪稱電腦病毒中的「人瑞」,大多數的防毒軟體都能偵測到,從趨勢科技統計所接獲的求助電話數量來看,已是個被控制住、逐漸凋零的病毒。
下個 十三號星期五,我們還會看到那行諷刺的「We hope we haven‘t inconvenienced you」(希望我們沒有造成你的不便)嗎?
參考資料:
photo via Chs87@wikipedia, CC License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