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 授權是什麼?|PanX 每週單字
當你在網路世界裡遨遊的同時,有沒有注意過綁在你腳上那條隱形的線呢?
對許多 Maker 和創業家而言,CC 授權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尤其在「開源」這個寬闊的世界裡,這條線指引了搜尋的方向,同時也提醒著法律的界線。就這樣聽起來,CC 授權似乎是種實用的工具,但方便並不等於隨便,在使用上還是有一定的規範和須知,要認識開源世界運行的潛規則,先讓我們從「CC 授權是什麼」開始談起吧!
來吧,我們來談「CC 授權」
「CC 授權」是指由非營利組織 Creative Commons 所發佈的公眾授權條款「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此組織由法律學者 Lawrence Lessig 與其他具有相同理念的先行者於 2001 年在美國成立。他們提出了「保留部份權利」(Some Rights Reserved)的相對思考與作法,使 Creative Commons 得以將條件模組化、簡單化,並利用 4 大授權要素排列組合出 6 種公眾授權條款。「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在台灣譯作「創用 CC 授權條款」,簡稱「創用 CC」,一項著作若採用了創用 CC 授權,在遵守授權條款的前提之下,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的重製、散布與利用這項著作,不用再另行取得著作權人的同意。
「著作完成時不就享有著作權法了嗎?」「為什麼只要求保留部分權利呢?」這兩個問題其實關係著 CC 授權的產生,網路世代的發達使得大家開始重視「交流、共享」,但完整的著作權法在保障著作人權益的同時,也大幅剝奪了此作品的交流權利。CC 授權富有彈性的授權模式,讓每件作品在歸入「公共領域」(public domain)與宣告「保留所有權利 」(all rights reserved) 之間,讓著作人和使用者可在不透過專業的法律處理、不損其權益的情況下獲得更多。
「開源要如何讓著作人獲得更多?」從表面上來看,CC 授權似乎是種「慷慨」的奉獻,不可否認,其中有許多著作人的確是單純的樂於分享,但真的只是一昧的「給予」嗎?其實不然,看似損己利益的開放自己的作品,或許更能為自己打開一扇通往世界網絡的大門,突破了國家、種族、領域等限制,著作人的作品反而更能被別人(有力人士或平常難以接觸到的資源端)所看見,「只要一個好的點子,你或許真的能夠串起整顆地球」,開源不只是單方向的向外投放自己,更是一種獲得回饋的多元途徑,這也是許多開源計畫能夠快速創業、成功吸引投資的原因。
對 Maker 來說,CC 授權更是尤其重要,「開源」是自造文化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建立社群的絕對要素之一,除了「開源軟體」(open source software)(符合開放原始碼定義的軟體,軟體保留一部分權利並允許使用者學習、修改、增進、提高這款軟體的品質)和「自由軟體」(free software)(並非只是購買軟體的「使用權」,消費者可直接修改與散布軟體原始碼,但使用上還是比開源軟體嚴格,開源軟體為其分支)外,開源硬體如 Arduino、Raspberry pi 等更是此運動中強大的推動力。且不只有企業為其產品所開放的開源平台,有更多的作品和其再創作在許多平台如 Thingiverse、Instructables 等都相當活躍,是 Maker 世界、企業和社會創新彼此互相連接的節點。
三個授權表達方式
- 「授權標章」(Commons Deed)是為一般人所設計,雖然授權標章本身並非正式之授權,其內容也不是法律條款的一部分,但卻是實用的授權條款摘要,通常會搭配授權要素圖示使用。
- 「法律條款」(Legal Code)是為法律人所設計的正式授權契約,確保授權條款在法庭上具有效力的完整版本。
- 「數位標籤」(Digital Code)則是為搜尋引擎及其他應用程式所設計,將授權條款轉譯為機器可辨讀的形式,讓其從著作中辨認出創作人所使用的授權條款,也稱之為 CC權利描述語言(CC REL)。
整體來說,這三層次的授權確保權利範圍(spectrum of rights)不只是個法律概念,它可以被著作人、使用者、甚至是網路理解,對於多方的使用上減少了隔閡和障礙。為協助著作人方便選擇其開源條件,並在此條件下授權全世界的使用者使用,CC 在 2002 年發佈其第一項計畫:一套著作權授權條款-讓創作人得依其作品屬性設定四項要素:「姓名標示」(Attribution)、「禁止改作」(No Derivative Works)、「非商業性」(Non-Commercial)與「相同方式分享」(Share Alike),而這四個授權要素透過排列組合出六種授權條款,著作人可選擇最合其所用的一種授權模式作為授權。
四個授權要素
- 姓名標示表示:您必須按照著作人或授權人所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 非商業性表示:您不得因獲取商業利益或私人金錢報酬為主要目的來利用作品。
- 禁止改作表示:您僅可重製作品不得變更、變形或修改。
- 相同方式分享表示:若您變更、變形或修改本著作,則僅能依同樣的授權條款來散布該衍生作品。
六個授權條款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對你的著作進行重製散布、重混、調整,以及依原著作建立新著作(包括商業與非商業性利用),惟使用時必須按照你指定的方式表彰你的姓名。本授權條款為本系列條款中限制最為寬鬆的,建議用於想要鼓勵最多人散布與使用的授權素材上。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對你的著作進行重混、調整,以及依原著作建立新著作(包括商業與非商業性利用),惟使用時必須按照你指定的方式表彰你的姓名,並且產出之新創著作也必須採用相同的授權條款釋出。本授權條款常被類比為「著作權(copyleft)」性質的自由開源軟體授權條款,所有依原著作建立的新創著作,都將會帶著相同的授權條款,因此任何的衍生著作也都容許商業性的利用。這也是維基百科(Wikipedia)所採用的授權條款,而若是素材可因吸納維基百科或相類似授權專案的內容而得益,則建議可以採用本授權條款。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與傳輸你的著作(包括商業與非商業性利用),惟使用者不得對你的著作進行任何修改,使用時也必須按照你指定的方式表彰你的姓名。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對你的著作進行重混、調整,以及依原著作建立新著作,但僅限於非商業目的之使用。而雖然使用者就其新創著作,仍必須按照你指定的方式表彰你的姓名,且運用上不得涉及商業牟利,然而使用者毋須使用相同的授權條款來授權他們的衍生著作。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對你的著作進行重混、調整,以及依原著作建立新著作,但僅限於非商業目的之使用。唯使用者就其新創著作,必須按照你指定的方式表彰你的姓名,並且將產出之新創著作採用相同的授權條款釋出。
本授權條款為六個主要授權條款中限制最多者。僅允許使用者在下載你的著作之後,依原狀態分享出去。使用者必須按照你指定的方式表彰你的姓名,但不得對著作進行任何方式的改變,或為商業目的之使用。
「CC 授權真的能夠保障我要求的部分權利嗎?」即使已經有了這麼簡便的規範和工具,但都還稱不上是完美的方式,畢竟使用上的追溯還是僅限於網路上,有心人士的(尤其是線下)盜用依然是目前無法斬草除根的問題,不過創用 CC 具有「姓名標示」的特性,在著作釋出時即帶有完整的後設資料(metadata),可提高在資訊世界中被追蹤的機會。
希望各位著作人不因這些弊端而改為使用「禁止改作」授權要素,讓開源世界的再創作機會趨於封閉;而使用者在面對開源資料時更應該小心使用,開源並不是完全放任,其法律效益並不因此而減少,讓我們一起珍惜開放資源吧!想了解更多 CC 授權的使用和觀察可以進入「台灣創用 CC 計畫」。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