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管那糟糕透了的科技部網站,這是今天科技部揭牌及首任科技部長布達典禮實況
今天上午(3)舉行揭牌大典以及首任科技部部長張善政的布達典禮,總統馬英九、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國科會前主委朱敬一,皆出席致詞。張善政除強調科技部是「平台」,將提供其他部會技術與預算額度建議,並不直接介入其他部會決策,也特別強調未來的重點是促進產學合作,至於是什麼樣的「產」與「學」,今日並未多說;而先前曾有媒體提到的「5G小蘋果計畫」與「雄才大略2.0」計畫,今日並未特別提出強調。
記者會於和平東路二段的科技大樓舉辦,現場尚未整修完成,因此以淺藍色塑膠布圍起現場,電子與平面媒體完全擠爆現場。
新啟「學術諮議會」與「產學推動諮議會」
張善政今天多次強調,科技部只是一個「觸媒」與「平台」,未來將與行政院科技會報緊密配合,由科技部給予技術層面的建議,再由行政院長拍板定案,決定有限預算的分配。
張善政也提到,他將會與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共同擔任「學術諮議會」的召集人,邀請各大學校長一起討論,找出可以成為國際亮點的研究,並重點扶持這些研究;另外,也會成立「產學推動諮議會」,請工研院等單位檢視現有學術研究,避免資源重複浪費,奠基於現有研究基礎,再往下發展其他計畫。而前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主持、以觀察國外動向為目標的「科技諮議會」,也將繼續進行。
推動「需求導向」的創新研究
張善政特別希望促使國內的研究方向更加務實,強調「需求導向」的研究。(原話:以「demand-pull」取代「technology-push」。)「希望做研究的時候,要想要用到哪裡去,至少要有五成把握,不要只是做的好玩。」
關於媒體與業界關心的「學用落差」問題,張善政舉了例子,先前「我自己在業界曾很苦惱,找不到好的工程師,後來我先找一個學校,請碩士生來上班,給他大學畢業全薪,該碩士生平時上課,一有時間就來上班,並要求教授也進來當顧問,碩論需挑與公司相關的題目做,且畢業之後公司保有優先錄用權。」除讓學生提早接觸業界,張善政也希望建立在職員工回到學校進修的管道,促進產學交流。
張善政:我對於科技與人文的結合一直情有獨鍾
這次記者會比較讓人眼睛一亮的部分是張善政說,「我對於科技與人文的結合一直情有獨鍾。」他舉3D印表機也可做出藝術創作為例,希望未來可以與文化部、原民會、客委會合作,促進科技與人文之間的結合。
馬英九致詞時表示,國內的科技預算由2008年的861億,至今年增加至938億,成長近9%,但馬也說,科研經費在2011年達到GDP占比3%、2012年達3.06%,「仍比韓國少。」他表示還有進步空間。而毛治國致詞時,除讚賞前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時常提出的「think outside the box」的「很賊」的意見,也期待張善政科技部帶來新氣象。
高EQ的張善政 協調角色受到高層期待
無論馬英九或毛治國,致詞時都特別提到張善政的「高EQ」與「協調能力」,而且張善政在記者聯訪時,也多次提到,「將會與行政院科技會報配合,決定部會之間科技研發的優先次序。」且科技部不會干涉提案內容,「最後由院長拍板,做有限預算的分配。」
當場,就有媒體直接提問,「高EQ的意思,是不是代表很聽話?」張善政笑著回答,「我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老闆講什麼我不一定會聽,但我會去講道理。」意指他不只是個魁儡。
另外,張善政也提到戶政系統與eTag方面,將由行政院資安辦公室負責,他會協助處理;國內人才外流問題,他提到主要是經濟部負責;如第三方支付等電子商務,則是金管會的權限,除非需要幫忙,不然他不會主動介入;關於「數位匯流」,張善政則提到,他將關心有線電視數位化,以及降低偏鄉的數位落差等問題。
此外,對於是否繼續蓋科學園區,以及科學院區與環保之間的爭議,張善政僅表示,今日下午才要聽取會報,不便多說,但他也表示,朱敬一有悄悄提醒他,「中科四期讓人有點頭痛。」
科技部僅扮演「觸媒」與「平台」角色 主動性未顯
綜觀這次記者會,張善政多次提到「配合」,且將科技部定為提供技術建議的「平台」;不然,就是原本國科會常討論的研究經費分配問題。並未彰顯科技部的主體性,除了張善政部長的溫文儒雅風範之外,科技部在未來是否展現新氣象?仍需要觀察。
張善政說,他已經與產業界人士多有接觸,未來也將繼續聽取產業界的看法,但是,部長眼中的「產業界人士」到底是誰?今日記者會,現場發了一本名為〈從國科會到科技部〉的小冊子,朱敬一在裡面寫的文章,談到知識創新的部分,所舉的例子仍然是台積電。
科技部眼中的產業界人士到底是誰呢?歡迎有被接觸的朋友回應一下。
>>延伸閱讀:〈科技部網站比較大的問題是什麼〉
科技部揭牌與首任部長布達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