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挺耀專欄 / 為什麼社會轉型是迫切的
最近跟幾個大學教師友人聊天,他們處境不一而足,有的在好學校,有的在可能就要被關停的學校,但總體來說總是為招生煩惱。總體來說是少子化的關係。
不管我們喜不喜歡,想不想改革,用現在的數字來推算,2028年的時候只會有十六萬人出生,是現在的一半,而我三十幾年前出生時的出生人口是四十二萬人。各位不妨用三分之一的收入試試看怎麼生活,不管你怎麼努力,絕對跟你原來百分之百收入的生活差很多。人口跟收入怎會有關呢?當然有關,就業人口跟經濟總量一定有關係,當然絕對人口總數到時候也許還增加了,但所有跟出生率有關的直接行業絕對會遭到重創,然後會變成一個人口海嘯波峰往上襲擊,一路上摧毀現有教育產業,甚至各種無關行業也會躺槍。
而且這個人口海嘯是雙向的,相對來說老人增加了。到了2028年的老年人口數會到五百三十幾萬,1993年這個數字才149萬人。十四年後的社會老人會多到佔兩成。不管怎麼計算撫養比,或者樂觀的看2013年出生率有回升一點,總之現在的體系已經無法維持下去,到時候已經沒有額外的人來付帳單了。
日本的作法是提高消費稅,但這就是一個找額外的人來付帳單的作法,還好台灣消費稅很低,所以還有機會。但提昇消費稅的代價是非常龐大的,簡直是挖地基來補屋頂的狀況。
另一方面根據最近經濟學人雜誌和谷歌前老總施密特在達沃斯論壇的說法,未來工作卻會相對減少。消失的工作會是哪些呢?經濟學人列了很多,主要是機器人可取代的工作。有幾項已經發生了,趨勢已經明顯到根本不用預言的地步,機器軍隊跟自動駕駛,現在都是世界熱點,而且這幾年,非常短的幾年內,進展非常快,十年前的自動駕駛大賽冠軍隊只能開十二公里,現在谷歌的自動駕駛車已經有測試百萬公里的經驗了。無人軍隊的應用成熟的還更早,改天可以專文說說。
比較有意思的是『技術白領』的自動化,這些人眼下普遍被認為是過的還可以的,絕對是在中產階級裡面的,甚至是在這一波的互聯網革命中受益的。法務人員被列入這個名單,會計人員也是。就不用講那些零售櫃檯之類的工作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兩個趨勢,一個是需要撫養的人口不斷的增加,一個是能工作的人口在減少,更慘的是這些能工作的人口還會被機器取代工作。
所以簡單的來說,我們現在的社會體系不具備可持續性,比起那些人口結構更年輕的國家,不可能不付出代價,這個代價有兩方面,一個是要撫養的人口增加但工作人口減少,一個是全球性的中產階級式微,被機器取代,大量失業。這些事情如工業革命過去也發生過,但沒有發生的這麼急,這麼快。我相信以人類的智慧最後還是可以重新達成就業平衡,但這個調整是非常痛苦的,很多中產階級的家庭跟社區都會陷入巨大的衝擊。
要減少到時社會轉型的巨大痛苦,現在就要做產業轉型跟社會改革,而且這肯定沒辦法討好所有的人,船一定是往某個方向開,不會停著什麼都不變,不變就等著被全世界調整,而且我們有生之年一定可以看到。面對這件事情就看整個社會的決心了。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