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hand 義肢社會自造運動
文張開
3D印表機的出現帶給我們無限的想像,這股風潮也席捲了醫學界,有些應用必定需要相當專業的醫學人員投入,如肝臟的移植及牙科牙模,除去這些高等級的範疇,一般Maker最普遍也最容易的應用,也許是為肢體不方便者設計個人化的義肢及輔具吧!
3D印表機確實降低了製作的門檻,但設計呢?研發一款新的義肢及輔具,也需要許多有關生物力學及機械結構的背景知識,耗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臨床測試,加上每個人的需求不同,若投入了大量的資源設計了一款新型輔具,卻只能給單一個案使用,就各方面來說都是十分不划算的。若研發仍需仰賴大公司的團隊、資金及技術投入,那跟原來的生態其實便沒有太大的區別。
難道一般Maker就無法設計出能讓全世界都受益的義肢或輔具了嗎?Robohand和E-Nabling The Future的故事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Robohand的發明人Richard van As是名南非的木匠,他在工作中失去了他的右手手指,卻遍尋不著適合他的義肢,於是他找上擅長機械特效的Ivan Owen,透過網路的聯繫以及3D印表機,相隔千里之外的兩人合作完成了Richard van As的義肢手指。
受到Robohand開源計畫的感動,網友們很快的成立了一個名為E-Nabling The Future的社群,並號召來自世界各地的Maker共襄盛舉,參與者包含工程師、藝術家、自造者、學生、家長、職能治療師、輔具專家、業餘創作者、設計 師、教師、創意家、慈善家、作家等不同領域的專業,他們不但協助推廣Robohand,更重要的,是開發更多新穎設計,以原創和他人貢獻的檔案為基礎,持續創作並改良,讓有不同需求的截肢者都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義肢。
為了讓開源義肢達到最高效益,他們在網路上設立了E-Nable map,任何人只要填寫表單就能加入E-Nabling The Future,選擇自己可以提供的協助,也許是協助推廣的部落客、改良輔具的設計師、擁有3D印表機的自造者、提供軟硬體的贊助者、醫療專業的職能治療師,或是開發教學課程的講師,而需要輔具的人們更可以在此提出需求,E-Nable map會連結資訊讓他們找到離自己最近的協助者。
比起前期的辛苦研發,Richard決定將檔案公開在網路上的這個決定,才真正讓Robohand在世界上發揚光大,他為我們做了一個非常好的示範,沒有了傳統大公司的支援,我們如何讓自己研發的產品在世界上發揚光大呢?答案是丟到網路,只要你的想法夠好,全世界的Maker都會來幫你完成!
現在台灣也有Maker響應了E-Nabling The Future,想要了解更多或是需要協助的網友們,可以加入粉絲專業手創未來取的更多資訊喔。
資料來源: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