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創業加速器這麼做!】讓新創找到快速長大的空間,中原大學育成中心帶隊前往東南亞

創業加速器這年頭也是競爭激烈,各自要找到特色,而對臺灣創業者來說,如果加速器能夠幫創業團隊走向國際當然是大大加分。

這場《國際加速器對談》活動的組成「恰好」得很有趣,在桃園上月才剛啟動的青創指揮部舉辦,邀請到中原大學產學營運中心的高靖航經理、臺灣新創競技場(TSS)的黃蕙雯(Anita)執行長作與談人,匯集了生態系裡面三種不同的角色:孵育催生想法的共同工作空間、將想法形塑得更完整的中原育成中心、以及幫助團隊挑戰邁向國際的加速器。

Cover photo: Tino Chu
TSS 與 中原大學育成中心的代表進行一場加速器對談(Cover photo: Tino Chu)

在分享開始前,照慣例是現場參與者的隨機自我介紹,來賓多為創業族群,有想做文創創新的夫妻、也有人正在為臺灣的東南亞外籍勞工提供批發進貨、關稅金流與運送等服務,並表示未來想進一步建構跨國電商平台,讓這些人回國後可以維持脈絡,透過網路繼續經營生意。

「中原育成中心的營運是獨立自主的,代表我們需要自己去外面找計劃、找錢,所以我們對外服務廠商。」而這也帶來了好處,將育成中心的脈絡形塑得更穩固些。

中原大學產學營運總中心在 99 年挾帶「橋接商業資源、拓展國內外產學合作關係」的使命誕生,旗下組織除了本講座的談論重點創新育成中心,還有協助技術商轉的產學經營暨專利技轉中心,另外搭配提供創業學生脈絡與輔導的萌芽功能中心創新創業紮根中心,在長久發展下建構出一個完備的創業資源體系。

「我們育成中心組織成員有 8-10 人,算多,加速育成項目的順序是創新、技術、行銷、獲利、人才、資源(投資)。目前育成中心每年約進駐 35-40 家廠商,中原以工科起家,有許多產業能量聚集在此,另外這幾年則也加入文創、資訊科技的個案。」

中原大學產學營運總中心架構圖(圖片來源:網站截圖)
中原大學產學營運總中心架構圖(圖片來源:網站截圖)

「中原大學育成中心有三大核心輔導功能,首先是輔導團隊的各領域『業師』,再來是『資金』─ 我們的融資協助較少找創投公司,多為天使投資人 ─ 最後一項是『國際網絡』。這三點從團隊的角度看就像是:學生有一個創新想法,可以先參加各系所都有的專題競賽,優秀的作品再經由業師協助輔導或推上募資平台,接下來幫忙他們媒合廠商,協助團隊商品化,當然其中也包含參與國際競賽、商展,和媒合國際企業與早期投資。」

說跨出國外,是真的「協作設廠」的那種跨出國外

高靖航說,在輔導的過程中他們深刻體會到,每個產業都會有自己的特色聚落,企業不能單打獨鬥。

中原育成中心位在工業重鎮桃園,從 101 年起開始建置他們的產業聚落,一年大約 1-2 個,接著再做跨領域的互相合作。「例如我們曾輔導過一個校園創業案例,是一位擁有薄膜技術的老師,能夠以此技術過濾油中不好的微生物,育成中心為他媒合了生產榨油設備的硬體公司。但臺灣缺乏這個薄膜技術所需要的天然資源,因此我們協助團隊和中國、柬埔寨的廠商合作,後來也在柬埔寨成立境外公司,開始自行栽種作物繼續發展,也幫忙找到廠商將榨油剩下的物質『粕』加工製成『膠』,做其他利用。這就是用聚落合作的方式,創造出新的事業體。」

輔導的企業後來在柬埔寨成立公司繼續發展(photo via cerulean5000@flickr)
育成中心輔導的企業後來在柬埔寨成立公司,繼續發展(photo via cerulean5000@flickr)

「至於國際合作方面,2006 年時因應產業需求,同時也配合政府策略導向,我們往土地相對便宜、天然資源又豐富的東南亞前進,和當地的學校單位、民間企業、工廠與投資人合作,從越南、泰國開始,到現在有 16 個國家、7 個育成中心的網絡,這是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我們要把『各點』串聯成『區域性』的價值鏈。而去年開始跟東協各國政府合作後,能夠很清楚他們未來要發展的是什麼產業或技術,回來搭配我們的企業做交流媒合,例如越南的科技農業、印尼因為人口眾多而越來越發達的電商。」

「現在我們的海外市場推動區域有歐美部分的美國、英國、荷蘭,亞太區域的日本、中國、泰國、印尼、菲律賓與越南。」

不再只做工科,加入資訊科技與文創的輔導個案

而最後一部分 ─ 策略性投資則主要為客製化提供資金、供應鏈,例如 PanX 曾報導過的資策會衍生(Spin-off)公司,提供製程探勘整合及優化服務的科智企業,於 103 成立公司的他們參加 Intel 的 APEC 挑戰賽,獲得「Internet, Mobile and Software Computing 組」冠軍,中原大學育成中心在當中的角色是做商機媒合,拉進西門子、三井等大型精密機械廠商,成為他們首位輔導成功的資訊科技企業。

「文創方面的個案則有致力於將建築物改造為文創空間的范特喜微創文化,目前在台中、新竹都有他們的改造成果。這個團隊透過我們加速後獲得世友投資的 1,500 萬資金,更共同成立自己的文創育成中心,並陸續有廠商進駐。」高靖航表示接下來他們也會繼續針對精密機械、綠能環保和生技醫療領域努力,期盼能以不同部門與資源,協助更多團隊的每個創業家段。

臺灣產業鏈結完整,且願意創新轉型

分享後的對談時間,主持人首先詢問講者們認為臺灣新創團隊的優劣勢分別是什麼?

「劣勢的話,語言和表達吧。」高靖航答道,「我們以前帶隊,要以英文進行 Demo,結果那位上台的成員在八分鐘的報告結束後、委員提第一個問題時昏倒了,因為他太緊張導致缺氧;也真的很多團隊換個語言就無法說清楚自己的核心價值。」

「至於臺灣新創的強項,我覺得倒不是某個公司很厲害,而是像中原重視傳統產業,會整合相關的供應鏈、價值鏈,我們發現臺灣的產業鏈結比較完整,這是臺灣的強項。另外,在輔導一些臺灣傳產也會看見他們其實很願意嘗試創新與轉型,例如之前接觸過製作大傘的傳產,他們的第二代跟插畫家合作。原本一把素色雨傘兩三百塊、一個月賣不了幾隻,插畫則走客製化,量不多但可以賣到五六百塊。」

「傳統產業在傳承的同時也願意跟不同領域、世代的人合作,這點也是個優勢。」

 

第二位講者分享內容

Cover photo: Tino Chu

關於作者


der

PanX 編輯,商學院畢業的小流氓,除了文字,最喜歡狗和吉他。非常羨慕神樂,想養一隻定春。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