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 CES 不會怎樣,但它仍然會改變你的生活
資料整理/洪郁真,PanX 泛科技編輯
CES(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國際消費電子大展)還沒開跑,各家科技媒體已經瘋狂報導,未來四天,各家廠商都將卯足全力推出一海票的新產品,期望能夠 blow your mind。但事實上,就算你完全不追看任何 CES 的消息也不會怎麼樣,因為尚在概念階段的產品,離量產和生活都還太遙遠;而那些能夠掀起話題的產品,將會持續攻佔各家媒體的版面,你遲早會看到它的。既然如此,CES 到底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呢?
CES,是全球電子展覽中規模最大,也是每年最早開跑的展會。從 1967 年至今,CES 展場上發表過無數改變人類生活的科技產品,從早年的錄音帶、 DVD,到近期的居家機器人、電動車 Gogoro, CES 的展場活脫脫是一個未來世界的想像投射場,更重要的是,這些想像都會成真(只是不一定好用)。
CES 2016 展覽時間從美國時間 1 月 6 日到 9 日為止,共有超過 3,600 家廠商參展,展示的產品內容可能讓人驚艷,也可能讓人傻眼,但無論如何這些都是集結當代最聰明的才智與創意的心血結晶,因此全球媒體才會如此關注 CES 的一舉一動。
做好準備,接下來幾天內,將會有無數看起來、聽起來都像是在做夢的新科技,不停出現在你的臉書牆上,也許你也能在其中找到小時候的幻想。
CES 就是一場新科技的嘉年華
CES 既總結了 2015 的熱門趨勢,同時也展望 2016 的未來想像。
今年無論話題熱度或攤位數量, VR(虛擬實境)與 AR(擴增實境)都是人氣最高的主題。這項痛苦掙扎了十數年的技術,能不能像 iPad 翻轉平板電腦的命運一樣,是外界關注的焦點。hTC、三星、 Oculus等大廠將在展場上陸續揭露新產品,回應消費者的期待。
與 VR/AR 相關的超超超高解析度電視,也持續面世。當 4K 逐漸站穩市場時, 8K 電視也已經蓄勢待發,能夠彎過來折過去,像政治人物一樣有彈性的新面板,也是一大亮點。
從 2015 年開始紅透半邊天的無人機,將在今年的 CES 展上達到新的高峰,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徹底在此體現,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無人機將更容易操控、具備更好的照相品質,甚至——你也許再也不需要自拍棒了,無人機將成為你的貼身攝影師。這一系列新玩意兒,都將跟隨一面稱為「物聯網」 IoT 的路隊旗,而回到你家中。
跟自拍棒一起消失的,可能還有方向盤。無人駕駛的智慧車已經不只是概念,而且已經在許多地方上路了。(當然是受限制的) CES 上各大車廠與科技公司將發表多項合作計畫,讓未來汽車的模樣更加清晰,以後就再也不用考駕照了!(丟)
不過在那之前,當人類還操控著方向盤時,至少我們可以用純電動車取代傳統動力,來獲得一些未來汽車的滿足感,價格更親民、行駛距離更遠的電動車也會在 CES 上與消費者見面。
面對充滿這麼多酷炫新奇玩具(?)的未來,許多人更在意的是,自己能不能夠活著見到那一天。隨著穿戴式裝置、省電晶片、超小型感測器的發明,各種貼身的健康管理工具將會是今年的重大趨勢,畢竟,花錢買一個新潮的玩具,又能讓自己過得更健康,還有什麼比這更珍貴的附加價值呢?
昨天 CES 上看似不可能的概念,今天就在你手上
許多當代大眾歡迎的電子產品或重要科技技術都是在 CES 展上首次亮相,如 1970 年盒式磁帶錄相機 VCR,1981 年的光碟機,1996 年的數位多功能光碟 DVD,2001 年的微軟 Xbox,2003 年的藍光光碟等。以及 IP 電視、OLED 電視和 3D 高畫質電視等。
Minoru 在 2009 年 CES 上,展出全球第一台可拍攝 3D 動畫的網路攝影機 Minoru 3D Webcam。Intel 在 2010 年,用 Core i7 處理器加上自家顯示晶片,打造 2.1 公尺高的觸動式螢幕數位資訊牆「Infoscape」,可讓多人同時點擊螢幕觀看網頁,流暢度也不會降低。2013 年,三星展出採用最新 OLED 顯示技術的可撓式螢幕,讓數位螢幕變得可曲折。
2015 年 CES 上,東芝(Toshiba)推出人形機器人管家 Chihira Aico。BMW 展示透過智慧型手錶下指令,汽車就會自動找到停車位的停車技術,Audi 的自動駕駛概念車 A7 首度在公路上實測,從加州矽谷一路開到 CES 會場。頂著台灣光環的 Gogoro 智慧電動機車也在 2015 年的舞台登場。
必須承認,許多產品在發表當時,就讓人不禁懷疑「這種東西要賣給誰?」、「這到底有什麼用?」,也有些產品則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明星商品」,但最終的結果也未必就成定局,有時候醜小鴨會變天鵝,王子也能變青蛙。(望向一眾曾經獲選為最佳手機與最佳平板的最佳悲劇主角們)
為什麼媒體喊得很熱,但 CES 卻越來越冷?
CES 當然很酷,無庸置疑,它不但是新科技的超級博覽會,帶來龐大商機與創新衝擊,不過只要有在關注科技趨勢的人都會同意,CES 的盛況已經一年不如一年。
- 後 PC 時代
當全球 PC 需求不斷下修,CES 上的電腦廠商越來越沒人想看,反而是車廠的戲份越來越重,消費電子展的「消費」味道越來越淡,geek 味倒是越來越濃。
- 下一個明星在哪?
企業顧問公司 Accenture 調查了 28 個國家的 28,000 名消費者,研究指出,消費者對於新上市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筆電興趣缺缺,購買慾望比起去年下降了 6-8%。而穿戴式裝置和物聯網相關產品,則因為價格、安全和用途不明,購買慾望和去年相比幾乎是零成長。
- 大廠變少
許多科技大廠不願讓自己的產品淹沒在大拜拜的洪流當中,只要腰桿夠粗(荷包夠厚),自行舉辦產品發表會,話題性更高,時機點也更能配合行銷策略,因此參加 CES 的意願相對低;有些廠商則選擇在更聚焦的展會上發布新產品,例如 E3 遊戲展、CP+ 相機展,因此參加 CES 的力道愈來愈弱。不過為了不讓自家品牌在 CES 的洪水中完全沒有聲音,即使不參展,大廠們還是會在 CES 展覽期間自行發表一些新產品,告訴世界「我還在」。
- 時間點尷尬
這是 CES 無法擺脫的原罪,在許多聖誕老公公們剛替孩子買完禮物後才進行的「消費」電子展,實在很難讓口袋空空的消費者們興奮起來。
儘管如此,CES 仍然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電腦展,當部分大廠各自籌謀盤算時,眾家新創企業毫不客氣抓住這個空檔切入,紛紛搶在展場上發表各自的研發心血。大型廠商則為了追上新趨勢,紛紛推出各種跨界合作,Intel 與 ESPN、hTC 與 Under Armor、Google和 Ford 等等,讓 CES 增添了許多活力和想像力。
在 CES 的三千弱水中,你有沒有取到你的那一瓢飲呢?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看見的 CES 2016。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