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哪個國家先達到『智能製造技術』的領先地位,搶到話語權的人就有資格制定規則」– 製造到聯網的大冒險(下)

《從製造到聯網的大冒險》講座的第二位講者是索尼克精密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黃國晏,和黃立明所屬的 Qblinks 團隊不同,索尼克公司主要業務為半導體設備買賣、自動化方案和企業管理諮商等非軟體服務,對於傳統製造業是否能繼續生存、跟上聯網的科技趨勢,他從今年備受各產業關注的「紅色供應鏈」切入。

想辦法吃下市場,或做出極致的特殊性

中國企業在建立生產原材料與零組件的能力後,開始取代上游外資企業,形成所謂的紅色供應鏈。黃國晏說,許多人認為紅色供應鏈會是台灣製造業的大危機,但這個問題其實有解,就是整合。他並舉了台灣腳踏車兩大巨頭 ─ 捷安特與美利達的例子,此二品牌整合雙方的供應鏈資源,不囤貨不浪費,同時也更能應付製造業需要的量和市場。「這是傳統產業要延續生存一個很好的方式,結合資源吃下市場,並且走出台灣,我們的內需市場不夠大,就算獨吞了也餵不飽你。」

另外一條路則是做出產品極致的特殊性,例如最近的 iPhone 6S 換機事件,採用 16 奈米製程的台積電竟做出比採 14 奈米製程的三星在能耗和發熱量上都更小的晶片(依照常理應是較小製程的晶片會較省電),而這樣的品質讓台積電成為面對 Apple 公司時最有議價力的供應商。

左起為主持人 Jim、黃立明、索尼克精密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黃國晏
左起為主持人 Jim、黃立明、索尼克精密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黃國晏

下一階段要看誰先搶到話語權

除了紅色供應鏈,工業 4.0 也是常伴隨物聯網出現的議題,簡單來說就是把人從生產過程的操作者,變成生產流程的決策和管理者。這不代表人們會失業,而是得在收集消費者資料、分析上下更多工夫,透過大數據與雲端運算改善生產流程、產品和服務。黃國晏認為,台灣在 3.0 時代 (即把生產流程自動化) 表現很好,成為代工強國;然而沒有 IOT 技術的我們該如何進入 4.0 卻還待觀察,未來將非常需要心理、統計和哲學人才,並該往如家電、醫療等智慧應用方向發展,嘗試客製化與小量生產發展。

他接著分析了各國在物聯網上的位置,美國有智能製造領袖聯盟 (SMLC) ,並推出「工業互聯網」策略,強調虛擬網絡與實體的連結,製造能力卻稍弱;而製造能力非常強的德國則直接面向整個歐盟的市場,如何跨入 IOT 則是考驗。那麼我們打著「中國製造 2025」的隔壁鄰居呢?黃國晏認為他們擁有廣大市場這個絕對優勢,但致命傷則是 3.0 都還未成熟,目前仍須靠台灣與三星提供技術。

「現在就是看哪個國家先達到『智能製造技術』的領先地位,搶到話語權的人就有資格制定規則。」

若將物聯網產業分為裝置 (收集資料)、語言 (資料的形式)、雲端運算 (計算資料) 和智慧分析 (規劃發展新服務),台灣適合發展哪一層級?黃立明認為大數據喊很兇,但通常都是大公司才有資源做起來,台灣團隊可以從參與相關組織聯盟開始,雖然像是去湊會費的分母,但你可以藉此多了解產業動態,在下個流行出現時能較快跟上。

黃國晏則提出另一種方向,他覺得大家可以在生產裝置硬體之餘也多結合應用,例如美國的新創團隊設計一套提供給客戶計算天然氣用量的系統,讓天然氣公司為消費者買單,交換條件是收集到的數據會流回公司,很典型的「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而索尼克公司本身做的也是硬體對軟體的擴充,跟這四個層級有關、卻也不屬於任何一項。

「當然,創業也要設停損點啊。」

現場也有人問已是第四次創業的黃國晏,為何每次失敗都能再繼續?他表示或許是個性關係,之前儘管待在大公司,他就知道自己最終都要創業,想靠自己的力量給世界一些東西;而前面三次的失敗經驗他也從不同團隊、不同產業中得到很多珍貴經驗。「不會有負債的問題嗎?」一位學生怯怯地提問。聞言黃國晏笑了,「你做任何事情都要規劃,學業、財務,當然創業也是,我有設停損點啊,我不能讓夢想拖累我延續生命的機會、我的家人。燒完就燒完了,時不我予,下回再上。」

 

相關閱讀:

Cover photo via Thomas Claveirole@Flickr, CC License

關於作者


der

PanX 編輯,商學院畢業的小流氓,除了文字,最喜歡狗和吉他。非常羨慕神樂,想養一隻定春。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