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討論


分享本文至 E-mail 信箱

徐挺耀專欄 / 「世代文」看膩了嗎?就算大多是廢文,也還遠遠不夠!

「世代文」是近年來網路最容易流傳的文種之一。不管內容寫的再廢,都有很多人會轉文。但廢文歸廢文,我還支持大談多談的(但不改這些文章大多是廢文的事實),你不拼命談到一種刺耳且無聊的地步,社會上比較又資源的長者先進是不會有感覺的,我感覺台灣的世代訊息分流的非常徹底,這等於是一種言論市場的示威遊行,反拆遷策略之類的。

有一種說法,也是我親身體驗的,就是大陸年輕人擁有比較好的接班態勢。當然有人說現在是富二代官二代的時代,但整體來說年輕的老闆,年輕的計畫負責人,我們對應的生意窗口,全部都是年輕人。一個比一個年輕。有的年輕到嚇人的地步,二十幾歲就在外企做一個方面的負責人。像是DeNA這樣大的公司,中國區的老大居然換成二十九歲的少帥,他換掉的是『四十歲』的『老人』。老天啊。

當然這不正常但也很正常。正常的原因是因為大陸的人均GDP在改革開放以來增加了十六倍,這麼龐大新增的經濟總量本來就會創造出一大批新的管理階層,跟新的工商企業主。而且還要考量到舊的經歷過計畫經濟的工作者不能很好的轉軌到WTO時代的新經濟型態之下,有不少職缺不是這些年輕人也做不了。

但另一方面,真正出問題的世代問題是什麼呢?是那些本來就該是年輕人的領域年輕人遠遠不足,或者年輕人的分佈不是常態分布,遠遠少於我認知的常態。比方說遊戲公司,比方說NGO,比方說網路公司的總數。

年輕人很難取得資源創業或者做各種重要的事情,這很正常,但從我剛剛說的結果來看,在台灣年輕人取得資源也難於應該有的程度太多。這絕非觀察而已。

這也是我親身體驗的。我創立數協後,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到現在,在大部分的官方場域去開會,我都還是最年輕的之一。如果現場有比較年輕的人,這些人往往是一種類似顧問或名嘴的角色,就是他們並沒有經營一個單位或真的在養幾個以上的人在做某個計畫,而是因為某種原因(通常是寫文章或媒體有報導)被邀請去參加這些會議。

但你如果真的在開一些公司,營運一些單位,做一些計畫,真的要花錢,借錢,融錢,處理各種商業與人事問題,看事情角度跟上班族角度肯定很不一樣。但是在這些單位發言的人,很多都是營運一個單位的人,實力不對稱。

另一個我覺得這些「年輕人」文,「世代」文的問題,在於大部分寫這些文的人,反映出來的想法,如果另一面來看,你都可以明確感受到這些人沒有控制那怕是一點社會資源,所以也提不太出什麼眼下立刻可操作性的想法,讓控制很多資源並且亂扔的老先生老太太們覺得可行,就是抱抱怨。年輕人如果要真的接班,無論如何還是要有一些年輕人真的去辦理各種商業機構,做交易,處理複雜的各種社會問題,才有可能真的改善年輕人眼下的各種困境,不然這些抱怨也只是爽了一把而已。這才是世代文中反映出來的焦慮比較有效的解決之道。

關於作者


Tim Yao Shyu

為台灣最大的知識網站集團公司泛科知識(包括泛科學、娛樂重擊、泛科技、美食加、旅飯),以及國際廣告代理商潮網科技創辦人。

留言討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